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张思思】最近,美国富豪马斯克的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屡次成为外界议论的焦点。从获得43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被传实验导致猴子死亡到宣布将做人体试验,这个以实现“人脑意识上传”为长远目标的公司,却遭到了“脑机之父”、该领域学术奠基人米格尔·尼科莱利斯直接而犀利的批评。他认为,Neuralink根本没有作出任何创新,称马斯克本人甚至不知道大脑的位置。作为一名神经学家,尼科莱利斯表示,即使他发明了“侵入式”脑机接口,也不会向每个人推荐,“脑机接口面临的挑战不仅是技术上的,更是医学和社会上的”。
“脑机之父”米格尔·尼科莱利斯(法新社)
批马斯克不懂什么是大脑
“马斯克一点不懂神经科学,也不了解什么是大脑。”尼科莱利斯此前在接受美国科技在线杂志Inverse采访时这样说道。今年年初,尼科莱利斯在自己的领英账号上隔屏嘲讽马斯克,称无论这些人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叫喊得多大声,没有任何数字机器可以复制人脑。
Neuralink一直致力于开发一种大脑植入物,借助穿过头骨的电线实现人类思维与计算机之间进行某种形式的交互。然而,有专家认为,马斯克过分夸大了Neuralink能实现的目标。Neuralink则辩称,多年来一直有研究人员在开发《77js06.cim》此类技术,该技术可能对瘫痪患者有
尽管Neuralink公司联合创始人马克斯·霍尔达克和首席工程师蒂姆·汉斯都曾是尼科莱利斯的学生,但尼科莱利斯多次批评Neuralink公司,称该公司没有做任何他认为是创新的事,只有一群“像神一样的”技术人员站出来干巴巴地说“我们会做得更好”,这简直是“最糟糕的错误”。
在尼科莱利斯看来,其中最大的错误在于马斯克和Neuralink过于看重技术和硬件,而忽视了将使用这些技术和硬件的人的安全,忽视了这些硬件植入大脑的手术风险。“我看到的是这些技术人员在那里谈论技术,就像要完成的事情背后没有人一样。”尼科莱利斯这样告诉Inverse。
不想从事传统医学的医学生
尼科莱利斯1961年出生于巴西圣保罗,1984年取得了圣保罗大学医学专业的学位。在圣保罗大学医学院读了3年后,尼科莱利斯意识到,他不想做传统医学,而是想做一些不同的事。“我喜欢医学,现在仍然如此,但我并没有发现临床的日常工作像我想象的那样令人兴奋。”尼科莱利斯在一次采访中透露。
当时,第一代个人电脑刚开始在巴西被使用,但尼科莱利斯已经对“将大脑视为一台大型计算机”这一设想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对计算机的研究越多,尼科莱利斯愈发意识到真正有意思的事情是研究大脑。1984年大学毕业时,尼科莱利斯是班上两名没有选择参加住院医师考试的学生之一,他选择直接去攻读博士学位。
1988年,尼科莱利斯完成了博士论文,开始在全世界寻找与他有相似理念的人,以期在志同道合的学者手下谋得一份工作。他给很多人写信,但一开始并不顺利,收到了约40封拒绝信。
有一天,尼科莱利斯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现了两则他很感兴趣的广告,一个是美国耶鲁大学神经学家戈登·谢泼德刊登的,另一个是哈尼曼大学(现在的美国德雷塞尔大学医学院)神经学家约翰·查平刊登的。尼科莱利斯写信向他们表达了工作意愿。幸运的是,他们都给尼科莱利斯发来了工作邀请。尼科莱利斯发现,查平教授与他想法类似,他最终去了哈尼曼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
加入中国公司
在那里,尼科莱利斯用猴子做了第一个实验,猴子成功地通过脑机接口控制机械臂。这一实验的成功鼓舞了尼科莱利斯,他意识到脑机接口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的巨大潜力。尼科莱利斯和他的团队曾在帕金森患者身上测试了脑机接口,效果很好。于是,他们开始在多个领域展开研究。
在2014年巴西世界杯上,尼科莱利斯团队帮助当时28岁的截瘫青年朱利亚诺·平托完成了“不可能的一踢”。平托穿戴着使用了脑机接口的外骨骼机器人装置,通过脑电波控制机械假肢,仅靠脑电波踢出世界杯开场球。
“小梦想和大梦想需要同样的时间,只是与大梦想相比,小梦想最终的产品非常小,所以最好有远大的梦想。”尼科莱利斯的祖母经常对他说的这句话,他铭记于心。尼科莱利斯希望借助脑机技术,帮助特定脑病患者恢复健康。
2021年7月,尼科莱利斯从杜克大学退休,离开学术界去实践他的想法和梦想——把脑机接口带到全世界。同年,尼科莱利斯在“脑机时代在中国”高峰论坛上宣布,加入中国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公司BrainCo任首席科学顾问。“因为如果我不能在大学里做想做的事,就必须另外找个办法实现我的梦想。”尼科莱利斯说道。
尼科莱利斯发现,他和BrainCo有着一致的目标,这也是他加入该公司的原因。根据BrainCo公司官网介绍,该公司创立于2015年,是一家致力于研发和生产脑机接口的公司。创始团队是首个入选哈佛大学创新实验室的华人团队,CEO韩璧丞当时是哈佛医学院的学生。2016年,《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参观过该实验室,工作人员曾向记者展示了通过大脑来操控假肢的移动,至今令人印象深刻。
责任编辑:王许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