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披露存重大不一致 公司及高管被出具警示函
根据公告,福成股份于 2025 年 3 月 22 日披露的《2024 年年度报告》中,第四节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相关情况说明” 称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类型为 “标准的无保留意见”,但同日公告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实际为 “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二者存在不一致。直至 4月11日,公司才发布更正公告,将年报中的意见类型修正为 “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
河北证监局指出,上述行为违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三条第一款 “上市公司及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及时、公平地披露信息,保证所披露的信息真实、准确、完整” 的规定。时任董事长李良、董事会秘书李伟因未能勤勉尽责,对违规行为负有主要责任,违反《管理办法》第四条 “上市公司及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忠实、勤勉地履行职责,保证披露的信息真实、准确、完整” 的规定。根据《管理办法》第五十二条,监管局决定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出具警示函,并将相关行为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其中,福成股份需在 15 个工作日内提交书面整改报告。
年内第三次被监管处罚 曾阻碍独立董事履职
这并非福成股份首次因信披问题被监管关注,据媒体不完全统计,2024 年以来,公司已累计 3 次遭到监管警示。
2024 年 8 月,河北证监局曾指出,福成股份在独立董事履职过程中存在阻碍行为。当年 7 月,公司独立董事专门会议公告称,针对 2022 年、2023 年养牛场实际建设与竣工结算不一致问题,全体独立董事同意聘请第三方中介机构复审,并于 7 月 17 日确定复审机构、要求公司配合签订协议。但福成股份拒绝与复审机构签约,阻碍独立董事行使职权,违反《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管理办法》第三十八条第一款、第三十九条规定,被出具警示函。
频繁的监管措施反映出公司治理层面的隐患。作为一家业务覆盖生态农业、肉牛养殖、预制菜、殡葬服务等多元领域的上市公司,福成股份近年来在信息披露与内部治理上的瑕疵,正持续引发市场对其规范运作的担忧。
业绩三连降叠加行业压力 多项业务承压
资料显示,福成股份2004 年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旗下拥有 “福成”“鲜到家”“福成肥牛” 等知名品牌。然而,公司近年业绩呈持续下滑态势。2022 年至 2024 年,营收分别为 10.74亿元、10.46亿元、10.22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1 亿元、9859万元、5170 万元,连续三年同比下滑,2024 年净利润降幅达 47.56%。
对于业绩低迷,公司在年报中解释称,受海外牛肉大规模进口及国内库存牛肉集中释放影响,2023 年以来国内活牛及牛肉价格大幅下跌,至今处于底部,导致肉牛销售 “增收不增利”。2024 年,公司肉牛业务收入虽有所增长,但利润同比大幅减少。
餐饮板块同样面临严峻挑战。截至 2024 年底,公司拥有 24 家餐饮直营店(14 家火锅店、10 家烤肉店),但《环球彩票平台》受消费降级、客流下降及大排档分流影响,全年关闭 7 家亏损店铺,产生闭店损失,导致餐饮板块整体亏损。殡葬服务业务因属地特征明显,2024 年实现收入 9817.41 万元,同比下降 14.91%,亦未能成为业绩支撑点。
对于福成股份而言,除信披问题外,主营业务面临的行业周期压力亦亟待破解。肉牛养殖受价格波动影响显著,预制菜与餐饮业务需应对消费习惯变化,殡葬服务增长受限,多元业务协同效应尚未有效释放。如何在规范治理的同时,提升核心业务竞争力,将是公司未来能否扭转颓势的关键。
(注:本文系AI工具辅助创作完成,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AI观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