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代财经《777cc彩票app下载》
作者:张昕迎
2025年以来,银行业人事变动频繁,多家银行高管团队“变阵”。
4月8日晚间,宜宾银行(02596.HK)公告称,该行执行董事、行长杨兴旺因个人身体原因辞任。据该行相关公告,杨兴旺自2021年12月起担任该行行长,现年50岁。值得关注的是,宜宾银行今年1月13日刚刚在港上市,行长此番辞任,距该行在港上市尚不足3个月。
国有大行方面,在董事长职位空缺近3年后,郑国雨于今年2月正式担任邮储银行董事长,六大国有行的董事长至此全部就位。
这些高管辞任的原因多为工作调整、到龄退休、个人原因等。在分析人士看来,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银行的业务环境已发生重大变化。人事变动并非简单的人员更替,更反映了各家银行为应对挑战,所进行的战略调整和治理优化。
多家银行换行长
上市银行高管人事变动仍在持续。4月3日,杭州银行(600926.SH)公告称,虞利明因个人原因辞去该行副董事长、行长等职务,由董事长宋剑斌代为履行行长职责。
虞利明于2022年12月获聘杭州银行行长,任职刚满2年便宣布辞职。杭州银行在公告中还称,目前公司各项经营活动开展正常,经营质效良好,该事项不会对公司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产生重大影响。
同样因个人原因,今年以来华夏银行多位高管辞去相关职务。4月4日,华夏银行公告称,独立董事宫志强因个人原因辞职;1月24日,该行原董事长李民吉因个人原因辞职。李民吉自2017年4月起担任该行董事长一职,至其离任时已在该岗位工作近8年时间。
有人辞任,就有人“接棒”。在李民吉辞职不久后,华夏银行迎来新帅。3月1日,该行公告称,杨书剑任华夏银行党委书记;就在此前2月底,杨书剑因工作调动,刚刚辞任北京银行行长一职。
除了华夏银行,近日还有另一家股份行由内部擢升一位新行长。浙商银行4月3日公告,根据中共浙江省委决定,陈海强任浙商银行党委副书记,并提名其为浙商银行行长。陈海强为浙商银行副行长,他的升任也结束了浙商银行近8个月的行长职位空缺。早在此前的2024年8月,该行原行长张荣森因个人原因突然辞职。
“高管轮动”成常态
在银行高管的流动中,同一体系内、不同机构间的“双向交棒”渐成常态。例如今年以来,中信系金融机构集中出现一轮高管调整,银行与非银金融机构间的高管进行轮动。
2月21日,中信银行公告称,该行董事会同意聘任芦苇为行长。简历显示,芦苇生于1971年10月,此前为中信信托董事长。芦苇是一名“中信老将”,曾在中信银行深耕25年,曾任该行深圳分行行长、董事会秘书等职。
不久之后的3月10日,中信银行再度发布公告称,该行副行长吕天贵因工作调整辞职。据媒体报道,吕天贵将出任中信信托董事长。
平安系也有相似情况。3月21日,平安银行(000001.SZ)公告称,同意聘任方蔚豪为平安银行副行长。在履新平安银行之前,方蔚豪为平安信托董事长。
另一方面,上市银行高管正在年轻化。
3月19日,中信银行副行长谷凌云的任职资格获监管核准。简历显示,谷凌云生于1978年2月,现年刚满47岁,为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最年轻的副行长之一。从过往经历来看,谷凌云从1999年8月起即加入中信银行。在担任该行副行长之前,其任信银理财董事长。
对于当下银行业高管的变动,有业内人士向时代财经指出,未来高管的流动性可能进一步增强,并日益与战略规划调整及公司治理体系优化形成紧密联动。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大行高管可能会更加频繁地流动,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和公司治理需求,更倾向于与战略调整和治理优化相结合。”其表示。
上述人士还指出,对于中小银行而言,风险管理及合规经营将成为其战略重点,以有效降低潜在风险敞口。“其次,随着数字化转型进程的加速推进,银行将进一步强化数字化人才梯队建设,通过系统化培养与战略化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提升数字化服务能力与运营效率。”
责任编辑:王馨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