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吴瞬
2025年以来,港股再融资市场时隔3年再次火爆起来,尤其是在配售方面,截至4月8日,港股市场的配售规模已达到1149亿港元,这一规模已极为接近过去两年港股配售总额。
分析人士指出,港股配售呈现如此迅猛的增长态势并不意外,此前的中国资产重估和科技股红利为大型公司提供了极为适宜的融资窗口期。不过,随着后续港股市场持续调整,配售规模可能并不会如一季度迅猛。
企业紧抓融资窗口期
2025年以来,港股配售规模持续飙升,也是港股市场自2021年后,时隔3年配售规模再度突破千亿港元。Wind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港股市场配售规模已达到1149亿港元,而2022年到2024年则分别仅为778亿港元、661亿港元和545亿港元。
港股配售市场的火爆并非偶然,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因素驱动,其中港股市场的回暖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从市场环境来看,港股在经历过去两年的承压后,今年迎来强势反弹。
对此,中泰国际分析师颜招骏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企业融资活动大多与市况高度相关,这是港股市场开始活跃、热度回升的主要特征。另外,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运行尚平稳,高科技产业出现技术突破,海外资金持续流入港股市场,多数上市公司的估值出现显著修复,且日均成交金额急升,市场人气及热度大幅回升,这是给予上市公司再融资的窗口,充实资产负债表,为未来的扩张做好准备。如果上市公司在市场高涨时进行配售,一方面更易获得超购认购,另一方面公司能够以较低的折扣率配售,降低公司的融资成本及对原有股东的摊薄效应。”
景气行业储备“子弹”
在港股这一轮配售热潮中,目前一些所在行业景气度较高的龙头企业的参与尤为引人注目。
如小米集团以每股53.25港元的价格配售8亿股,净筹425亿港元用于加速业务扩张、研发和一般企业用途。比亚迪则是以每股335.2港元的价格配售近1.3亿股H股,净筹资433.83亿港元,用于提升技术实力、提速出海进程和补充运营资金,并期望通过引入新股东进一步丰富其股东基础。
对此,汇生国际资本总裁黄立冲表示:“一些大型企业此前就已判断出未来外部局势会更紧张,因此在市场行情较好的背景下,选择迅速完成配售,通过增强资本金,应对更多挑战。这一轮配售对上市公司的利润以及上市公司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也能让他们保留‘子弹’在未来渡过难关。”
值得注意的是,港股极为便利的配售制度也让上市公司能够在有融资需求时迅速完成融资。以小米《彩票刮刮乐怎么玩》集团为例,3月25日公告,3月27日就已完成配售,该公司采用了“先旧后新”的配售方式,这种方式的主要优点在于快,无需漫长的监管审批并缩短了融资流程,特别适合在股价高位时趁机快速实施融资。
短期内增势或减缓
一个需要注意的现象是,不少人将高价配售视为股价见顶的风向标,尤其是小米集团在3月25日到4月2日这一时间段中跌幅将近20%。高价配售是否会不利于当前的市场走向?
“短期而言,优序融资理论(Pecking Order Theory),上市公司配售股份难免给予投资者一个信号,就是管理层认为当前股票估值较高,采取股权融资比债务及内部资源更佳,短期对股价会带来负面信号。但是,若某些上市公司本身处于高速增长赛道,对资金需求巨大,配股融资能够帮助公司快速补充资金,增强竞争力,对中长期股价是利好。”颜招骏表示。
颜招骏指出,尽管年初以来公司配售金额超过千亿港元,但若扣除数家金额较大的企业,每家公司的平均融资金额不大,暂时并不会对港股的流动性带来直接影响。但是,若后续更多标杆龙头企业宣布配售,则有机会对市场流动性及情绪带来影响。
对于港股市场以及未来配售市场的趋势,黄立冲指出,由于“关税战”等因素的影响,不少针对进出口业务的上市公司迎来巨大挑战,这种市场环境下并不利于配售等再融资行为,因此,预计后续市场的配售规模并不会如此前一般暴涨。
责任编辑:尉旖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