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余纪昕 上海报道
随着年报季步入下半场,17家上市城商行中,已有14家的2024年业绩表现“浮出水面”。
在银行业普遍面临信贷需求不足、营收净利承压、息差收窄的背景下,这些城商行之中,不少家都充分发挥了地域优势资源和优势业务细分领域实现差异化经营,业绩表现在“稳住”之余,更走出了亮眼的上升之路。
虽在网点数量和资产规模、营收上不及国有大行(后者凭借网点优势在吸纳低息存款方面更具优势),但不少城商行在营收增速方面去年保持住了不错的增长势头,正打出各具特色的差异化发展策略。
营收净利双增“长跑”拉开差距
值得注意的是,江苏银行和宁波银行在同比营收基数本身较大的情况下,2024年营收仍实现了超8%的高速增长,江浙地区优质客户信贷资源显然对两家银行连年实现业务增量形成了持续不断的有力支撑。
具体来看,2024年郑州银行的公司银行业务收入为82.57亿元,较2023年的99.78亿元明显下滑;相对零售银行业务、资金业务和其他业务收入而言,其占比降至64.12%。
记者注意到,同属山东省的青岛银行和齐鲁银行在资产规模和归母净利润增速等方面表现都十分不错,两家“优等生”行呈现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格局。
青岛银行副行长陈霜在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为降低负债成本,在优化大类负债结构方面,青岛银行保持较高的存款占比;做好高成本存款量价管控,引导存款期限结构调整,同时运用供应链金融、财富管理、现金管理等工具,增加活期存款、结算性存款占比。此外青岛银行多维度着手应对息差收窄压力,一是在考核和资源配置方面突出营收、利润,而不是规模,通过强化存贷利差、中收占比、经济资本回报率等考核,减缓息差收窄幅度。二是优化资产结构。提升高收益资产在生息资产中的比重,加大贷款投放力度对重点地区、优质客群增加信贷投放。
该行曾在2024年中报提及,利息净收入的减少是厦门银行2024年上半年业绩不及预期的重要因素,在LPR持续下调、市场利率持续走低、存款定期化趋势未见改善等的环境下,该行息差较同期收窄,影响净利息收入的实现。
不良、拨备覆盖率指标上 “头雁”效应明显
在衡量银行资产质量、经营安全性和发展可持续性的指标中,不良贷款率(反映不良贷款占总贷款比例的可控程度)和拨备覆盖率(体现银行风险缓释能力的"安全垫"厚度)往往被视作最关键的两项指标。
年报数据显示,2024年郑州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79%,高于去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整体1.5%和城商行1.76%的平均水平,表明其在贷款资产质量管控和客户还款能力监控方面仍有优化提升空间。
拨备覆盖率上,2024年年报显示,14家A股城商行在拨备覆盖率指标上“全员合格”,均高于150%的监管底线标准。
相较而言,郑州银行2024年拨备覆盖率182.99%,江苏银行208.75%,虽达标但仍存提升空间。
而该项指标上的“尖子生”——杭州银行(去年不良率0.76%、拨备覆盖率541.45%)和宁波银行(去年不良率0.76%、拨备覆盖率389.35%)则在资产质量把控和风险抵御能力上表现出了城商行队列中一线优秀水准。
差异化经营之路成“解法”
在资产规模上,截至2024年末,上市城商行总资产整体上大多同比正增长。数家银行资产规模实现新突破,北京银行资产规模突破4万亿元,达4.22万亿元,同比增长12.61%;宁波银行资产规模突破3万亿元至3.13万亿元;杭州银行资产规模突破2万亿元,达2.11万亿元。
在今后的发展思路上,有专业人士认为,各家城商行未来发展“打法”上应基于自身区域特色,采取差异化发展策略,经营思路上"各显神通",结合各自区域优势打造业务亮点,实现因地制宜的特色化发展路径。
宁波银行称,聚焦汇率管理、利率管理和资产配置等领域,持续积累细分市场的比较优势,帮助客户规避风险,实现资产保值增值。2024年底,机构业务存款 2,814 亿元,同比增长 20.15%;零售公司存款余额 2812 亿元,同比增长 16.54%。个人客户金融总资产(AUM)11282 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1412 亿元,增长 14.3%。
北京银行党委副书记、副行长戴炜则在业绩会上表示,在《d88尊龙新版官网下载》低利率、低息差的背景下,2025年北京银行一方面将强化负债成本优势,另一方面将以数字化的产品服务为动力,发展平台经营、场景经营、生态经营、并购经营、跨境经营、财富经营等六大创新应用。此外,低利率时代公司零售业务的息差在收窄,但是金融市场业务可以作为有力补充,未来可以更多发挥金融市场优势,做好资产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