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商报
涨价是一种能力,降价也是,旋涡里始终没跳出来的李佳琦,在这个“双11”更是教育了市场:拿到低价很厉害,不让别人拿到更低价,才是厉害之中的厉害。
定价权议价权争议,催动“双11”低价竞争的大火,从消费者想要优惠,烧到了平台之间剑拔弩张,品牌企业左右为难,甚至大平台大主播的小跟班冲冠一怒。10月24日朋友圈控诉“李佳琦二选一”的是京东一名采销人员,11月4日李佳琦公司深夜回应“内部员工受贿百万”涉及的是一名招商专员。
渠道的荣耀,从渠道一线员工背负压力开始。合法合规或违法违规,自下而上、由小及大传导,直播带货终究显示了它天使与魔鬼并存的一面。
没有直播带货的时候,平台和商家也打仗。并且以前和现在,有相似的逻辑,低价的初衷都是为了家人们,低价的实现充满了刀光剑影。
商业本是成本收益的算术题,又处处充斥人性的映射。参与的力量那么多,利益的天平总因各种显性的、隐性的门槛左摇右摆。
纵有门槛仍然挤破头,直播带货太火了,愈发的大势所趋,连续数年的“双11”得看这一渠道的脸色。一个大主播倒下,会有另一个大主播捧起来,平台有意,粉丝拥护,路人也跟着沾点实惠,从没有这样一种商业模式变迁或者渠道更迭,把长尾理论演绎得如此精彩。
我们很难把直播带货的功劳记在某一位主播头上。当规模的效应摧枯拉朽,尖锐的矛盾亦会四处漏风。
归根到底,商业渠道不易变,一旦变了就是大动静。仅以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的历程来看,短短二十年,沿着两条博弈路径演进:屡屡交叉、各有波浪。
另一条路径比较隐秘,它属于模式博弈、渠道博弈,没有企业捉对厮杀显性,却时不时《奥门十三弟的网站是多少》触动灵魂。
以“双11”诞生、“淘宝十月围城”、更名天猫等为标志,中国前十余年的电子商务被区隔为C2C和B2C,平台关注的重点往往是后者。B2C的品牌直销,盖过C2C的代理商模式,平台在与大品牌的勾连中赚得盆满钵满。
现在,网购的焦点又变了,主播在平台和品牌之间“横插一杠”,像某种意义上代理商C2C模式的东山再起。这一变,从朋友圈微商、社交电商(拼多多等)就开始,粉丝经济、私域流量各刮一阵风,终于有了直播带货的集大成者。
渠道变了,利益的划分当然得变。看穿这些,家人们自不必太过惊讶,毕竟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暗中标好了价格。
北京商报评论员 张绪旺
举报/反馈
责任编辑:李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