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商报
4月15日,市场监管总局印发《贯彻落实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重点举措清单》(以下简称《清单》),提出包括建立健全13项制度法规、部署开展九大行动、实施8项活动、深化4项试点等37条重点举措,通过破除壁垒、推动公平竞争,强化监管、着力整治乱象,精准帮扶、开展靠前服务三大“组合拳”,为民营经营主体打了一剂市场监管“强心针”。
在破除壁垒、推动公平竞争方面,《清单》提到,要推动实施《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施办法》,保障各类经营主体公平竞争。完善经营者集中监管规则体系,从增强透明度、健全分类分级审查制度、提高便利度等方面,帮助民营企业更精准地识别竞争合规风险,激发民营经营主体投资并购活力。同时,部署开展整治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专项行动,民生领域反垄断执法专项行动和公平竞争审查《正版藏机图排列三在内》抽查,稳妥实施重点垄断案件查办,坚决破除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各种障碍。
在强化监管、着力整治乱象方面,《清单》提出,要出台《涉企收费违法违规行为处理办法》,加强涉企收费政策措施合规审查,制定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合规指南,规范平台收费行为。开展整治涉企乱收费专项行动,聚焦重点领域加强违规收费抽查检查。纵深推进服务型执法,加快执法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科学动态调整市场监管行政违法行为首违不罚、轻微免罚清单。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深化双随机监管,强化协同监管。开展“守护知识产权”专项执法行动、第三届“企业商业秘密保护能力提升服务月”活动,切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
在精准帮扶、开展靠前服务方面,要发挥部门职能优势,开展广告合规助企、“信用+服务”、小微企业质量认证提升、检验检测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等行动,以及全国“质量月”、质量技术帮扶“你点我帮”、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等活动,认真落实各项精准帮扶政策。组织“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风采巡礼展,深化企业注册计量师自愿注册服务、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建设创新试点,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制修订标准,参加各类国际标准化人才培训,促进人员能力不断提升,推动诚实守信成为市场运行的价值导向。
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抓好落地落实,及时回应民营经济关切,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切实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过去几年,北京市经济总量先后跨越3万亿和4万亿两个大台阶,去年达到4.98万亿元、增长5.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约3.2万美元、居全国首位。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吸纳就业超过60%,企业数量超过95%,形成了京东、抖音两个收入万亿级民营集团,小米、美团、快手、腾讯、百度5个千亿级民营集团,对促进创新、稳定增长、增加就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此外,近年来北京密集推出超过1500项营商环境改革举措,塑造了“北京服务”的金字招牌。截至2024年底,注册在京的私募基金管理人3310家,管理基金2.26万只,规模4.63万亿元,分别占全国的16.3%、15.7%、23.3%,持续优化创投发展环境释放出了巨大能量,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活力。
北京商报综合报道
责任编辑:何松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