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陆成宽 操秀英 刘 垠
3月5日,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过去五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报告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亮眼“成绩单”背后,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强劲支撑。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下好科技“先手棋”,以科技自立自强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数字经济、专精特新等关键词,成为与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全国基础研究经费五年增长一倍。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代表对这个数字印象很深。
“我在担任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的时候,就一直关注基础研究的投入。”丁奎岭说,“基础研究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例从之前的5%左右,到超过6%。基础研究经费的持续增长,反映出国家对科学研究,尤其对基础研究的高度重视。这让我们这些长期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倍感振奋。”
加强基础研究的着力点在哪里?“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人才。”丁奎岭说,要强化基础研究平台建设,深化国际合作,营造良好的环境,让顶尖人才能够引得来、留得住、用得上、发展得好。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邓乾春代表也切身感受到国家对基础研究的日益重视。“比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已形成了完善的基础研究项目体系,对于促进我国科技自立自强发挥了重要的‘源头’支撑作用。国家还出台各种政策,给科研人员‘减负’,有利于科研人员从繁杂的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心无旁骛地开展基础科学研究。”邓乾春说。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要探索中国式路径
实践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这些年,国家反复强调关键核心技术的重要性。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科技创新成果时,专门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王赤代表认为,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是增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的重要抓手,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保证。
“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仍然是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赵宇亮委员表示。
“近几年,我国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瞄准关键核心技术进行攻关,取得不少新突破。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王赤表示,我们要强化责任担当,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出发,努力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王赤建议,要进一步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像研制“两弹一星”一样,充分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作用,组织优势力量打歼灭战。
在赵宇亮看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我国需要探索出中国式路径。“这条路既要尊重科技创新的内在规律,又要充分发挥我国体制机制优势。这样才可以更高效地产出更先进的技术和更大的成果。”
发展数字经济 算法算力很关键
“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让我非常振奋,备受鼓舞。”山东大学金融研究院院长陈增敬委员对发展数字经济有自己的思考,在全国两会上,他连续三年为发展数字经济建言献策。
在陈增敬看来,发展数字经济最主要的目的之一,是实现产业智能化。“其中,数据是基础,模型是蓝图,算法是大脑,算力是动力。在这个过程中,要发挥好数学的牵引作用,再结合其他基础学科,才能真正把产业智能化做好。”陈增敬说,未来算力与人力、物力、财力一样,将成为我国经济竞争力的主要指标。
陈增敬建议,发展数字经济,必须大力推进算法和算力的融合发展,把算力作为我国新基建的重要建设内容,发挥我国数学大国和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推动算法攻关和算力提升,从而赋能产业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
智联网汽车数据是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要素资产。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代表今年提交了一份关于构建完善汽车数据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议。
他认为,在数字经济加速发展之际,应该由主管部门牵头,定义汽车数据分类分级规则,加快制定围绕汽车生命周期和数据生命周期两条主线的数据安全标准,从而指导产业发展。
扶持专精特新要出新招
2022年3月,专精特新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了专精特新具体进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7万多家。
“这些企业在技术创新、强链补链等方面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扶持专精特新要出新招。”全国两会期间,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委员带来了一份关于扶持专精特新企业的提案。
齐向东直言,专精特新作为中小企业中最具竞争力和创新潜能的部分,依旧面临起步难、《体球网》持续难、做强难三大困境,专精特新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比一般企业更为突出。
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杨德才委员同样关注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杨德才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去年提交的《关于推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的提案》获评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优秀提案。今年,他经过调研和走访专精特新企业,提出了“如何优化财税政策支持小微企业”的相关建议,助力“小巨人”企业成为重点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