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市场进一步激活 政策效应逐步显现
经济活力加速释放
本报记者 陈瑶
“前两周上班路过国贸,附近都看不到几辆车。”对于家住朝阳、工作在东城的林俊来说,这天的通勤时间是近段时间以来最长的,“没想到今天这么堵车,看来被打乱的工作生活节奏正在慢慢恢复。”
不止北京,逐步回暖的也不限于交通。从2022年12月7日《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简称“新十条”)发布,到宣布自2023年1月8日起,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随着病毒变异、疫情变化、疫苗接种普及和防控经验积累,我国疫情防控政策因时因势不断优化完善,政策效果正在显现,疫情对生产生活秩序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逐渐退散。
旅游、购物、观影,被抑制的需求迎来集中释放,“走出去”的热情日趋高涨
《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提出,要进一步优化核酸检测,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等。
“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出行环境。”北京怀柔某连锁温泉民宿经营者刘佳说,“从通知发布当天起,就跟着忙碌起来,这一个月我们线上线下的咨询和预订量不断增加,其中不少是外地订单。”
据木鸟民宿平台数据统计,“新十条”发布后两小时,平台跨省民宿搜索量上涨超300%。此后一周,一二线旅游热门城市的民宿订单都出现不同程度增长,其中重庆民宿订单猛增624%,昆明、广州、成都的订单增幅也都超过100%。
民宿需求的逐渐反弹,预示着旅游市场被抑制的需求迎来集中释放,大家“走出去”的热情日趋高涨。
每年12月,吉林松原的查干湖会迎来一年一度的冬捕。2022年12月28日,第二十一届查干湖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正式拉开帷幕,冰湖腾鱼,人声鼎沸,静谧的查干湖迎来热闹时段。
冬捕现场,捕鱼队撒网迎接“万尾鲜鱼出玉门”的盛况,游客挤在出鱼口围观古老的渔猎方式。热闹的气氛也传到了距离渔场百米开外的老关东渔庄。
切墩备菜,起锅热油……临近中午饭点,渔庄的后厨烟机轰鸣,火苗上蹿,已一片忙碌。渔庄老板娘说:“去年受疫情影响,客人不如往年多,但从去年12月中旬开始,接到的游客预订电话明显增多,最近中午经常桌桌爆满。”
“新十条”落地,激起了旅游市场的一池春水。据飞常准数据显示,过半机场客流增幅超七成,主要航司航班量均呈回暖趋势。携程、美团等平台的统计结果也反映了相似结果,2022年12月19日-23日北京景区门票预订量环比增长177%,广州近一周景区门票预订量环比增长72%。业内人士表示,在《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发布半小时之内,各大平台热门海外目的地的搜索量同比上涨10倍,达到了近三年以来的峰值,旅游市场进一步激活指日可待。
出门旅游的人多了,线下消费的人也不少。这几天,多地有序开放堂食,堂食频频迎来“小高峰”;商场门店重拾人来人往,超市收银台前也能见到手推车连起的长队。影院的上座率是观影热情的“镜子”,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2022年12月24日全国影院线上客流达6216万人次,较11月同期增长182.92%。
喧闹的消费市场正悄然回归。消费活力在一定时间内仍会有一个持续释放的过程。值得欣慰的是,促消费的社会共识和政策合力正加快形成,有助于加速消费市场“破冰”。
赶工期、抢订单、招人才,干事创业活力足,全力以赴把失去的时间赶回来
2022年12月中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中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认为,“三稳”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心,“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导向,能够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和探索的积极性,有利于推进经济发展。
当下,消费需求回暖,让许多市场“细胞”活跃了起来,“把失去的时间赶回来”成市场基调。
寒冬腊月,零下十几度的气温将道路覆上一层厚厚的冰雪,这却没挡住一汽和比亚迪合资动力电池项目——一汽弗迪建设现场的热火朝天。
这里车辆穿梭,克服了极寒天气条件下的施工难题,其中就包括混凝土的防冻。“我们在混凝土原材料和搅拌水中增加早强剂和防冻剂,又在浇筑完毕后用塑料薄膜和棉被覆盖。”项目相关负责人说,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一刻不能等、一刻等不得,在疫情、极寒天气等多重困难下,需要与时间赛跑,推动项目尽快建成投产。
项目建设马不停蹄,生产企业也在开足马力。岁末年初是企业赶制来年订单的生产黄金期,在江苏省宿迁市一家金属包装材料生产企业,繁忙充斥着整个车间。当前,工人们正在赶制一批即将出口南美洲的订单。就在去年12月,该企业接到了来自中东、欧洲和南美洲等全球多地区的外贸订单,订单生产日程已经排到了今年一季度。
新年伊始,注定是拼业绩的时候。生产企业在紧抓生产进度,外贸企业“组团出海”抢订单、拓市场。
去年12月以来,从东部沿海地区到内陆省份,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踏上了出国“抢订单”之路:浙江在全国率先启动“千团万企拓市场抢订单行动”,由省级政府部门带队的首发团赴欧洲参展洽谈;江苏省苏州市提供包机服务,组织招商团队赴欧洲开展招商工作;辽宁省大连市赴日韩经贸代表团的46家企业代表,赴日本、韩国拓展市场、访问客户、抢抓订单……记者注意到,本轮“组团出海”,各省区市步调一致,共拓市场,释放了经济复苏的强烈信号。
“抢单”既要走出去,也要引进来。2022年12月21日,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在广州南沙召开,来自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及地区超过300多家境外企业参加。此外,全球高端食品展览会今年的档期也已排定,将通过深圳、北京、上海、佛山四地联展方式,助力全国食品企业挖掘新商机、开拓新市场。
对于企业而言,人力资源须臾不可缺。2022年12月19日,一辆载着广东中山10家重点企业和人力资源机构工作人员的大巴,奔赴邻近的广西对接招工。中山市人力资源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冯北桂说,在疫情防控政策优化的背景下,企业的生产经营及订单数量都出现不同程度回暖,同时也带来了旺盛的用工需求。
为了帮企业稳工招工抢开局,福建泉州出台留泉返泉13条措施,鼓励留泉务工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最高补贴3000元。上海提出,今年1月28日至2月5日期间,对组织外来务工人员返岗的相关包车行为,按照实际包车费用的50%给予补贴。
送政策、送信息、送服务,携手纾困解难,助力经济复苏加速
作为中欧班列跨越国家最多、线路最长、满载率最高的运营线路,“义新欧”班列开通运行以来,便以时效稳定、品牌效益高等优势吸引知名外贸企业,极大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
班列市场需求不断上升,带动当地物流企业发展,可浙江省义乌市义通欧物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却愁眉不展。
“近期节日一个接一个,国外客户、国内工人一旦放假,我们将面临资金周转时间延长的风险。”该负责人说,往年面对特殊时间节点,物流企业都会提前打出富余量。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优化后市场形势开始好转,但时间紧张。“希望班列发运各个环节效率能再快一点,为我们多争取些时间。”
全力拼经济的关键时期,时间就是金钱,效率促进稳定。义乌市国际陆港集团纪检干部在走访了解情况后,及时将企业困难反馈给相关部门,并督促集团跟进服务,创新举措。
“为进一步提高效率,我们优化班列运行前中后三段式精准服务,加快卡车运输货源流转在义乌集拼时效,增强出口货源组织效率。在发运场站流转环节,通过做好报关、进场、放行等流程衔接,将进场到出场时间缩短到15分钟以内。”国际陆港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集团打造的“货车后市场”还推出共享叉车和集货拼柜业务,实现同一条线路货车资源共享,提高运输时效、降低物流成本。
疫情是当前影响经济运行的主要变量。尽管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很多,但中国经济已挺过了最困难的时刻。“市场主体是稳经济的主要依托。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稳经济非常重要。”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高培勇认为,只要帮助市场主体抵住各种冲击,挺住多种压力,把眼下的难关渡过去,恢复活力,带动就业,创造新的社会财富,我国实现稳经济的目标就有了充分保障和足够支撑。
记者注意到,近段时间,从中央到地方多措并举助企惠企,不断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好环境。
作为经济发展的血脉,金融靠前发力。去年12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完成2022年第二次降准后,全年两次降准共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超万亿元。各地也结合具体实际,送政策、送信息、送服务。如北京从进一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加力稳就业保民生等四方面推出12条助企纾困措施。甘肃省、市、县三级商务部门建立重点商贸流通企业“一对一”联系机制,跟踪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梳理经营困难诉求,建立问题化解工作台账,助力商贸流通企业复工复产、复商复市。辽宁省沈阳市进一步简化业务流程、降低贷款门槛、加强主动服务,全力帮扶创业者解决资金“卡脖子”问题……
在中央和地方立体施策、综合发力的背景下,市场主体信心得到提振,活力逐步恢复,未来经济增速将逐步回升。
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中国经济有望明显回升,实现整体好转仍需付出更大努力
新冠肺炎疫情延宕反复,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使得2022年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极为特殊、极为困难的一年。针对当前经济复苏基础仍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的情况,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坚持鲜明的问题导向,提出了一系列推动经济加快恢复的重要思想和关键部署。这将如何影响中国未来经济走势?
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尹艳林认为,“我国经济已挺过了最困难时刻。”近年来的经济下行是疫情带来的短期扰动,不足以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石。“眼下又到了一个信心比黄金要贵重的时候《365网站进不去》,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是头等大事。”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表示,2023年,随着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的积极效应逐步显现,中国经济有望明显回升,但经济整体好转并不会自然而然地实现。“我们既要增强信心,也要对经济恢复的复杂性有足够的估计,实现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仍需付出更大努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3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王一鸣认为,改善预期,提振信心,首先要对症下药,消除市场顾虑,让企业和企业家吃定心丸,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而最紧迫的是要调动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积极性。
从需求端来看,改善消费者预期也同样重要。恢复和扩大消费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求。在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看来,“外需具有不确定性,经济企稳还是需要靠发挥内需的作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而收入决定消费,这就把增加收入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既要持续优化初次分配格局,逐步健全再分配机制,又要推动更多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