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昌校宇 杨 洁
银行理财资金密集加入“稳市”大军,至少7家银行理财子公司于近日公开表态增持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
近期,在全球金融市场剧烈波动的背景下,A股市场也呈现宽幅震荡走势。面对市场波动,中国版平准基金率先出手,社保基金、保险机构、公募基金、银行理财子公司等中长期资金加大入市力度,形成“‘国家队’引领、金融机构协同”的战略性稳市力量,不仅有效增强了市场的抗风险能力,更显著提升了资本市场的内在稳定性。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当前环境下,中国资产具备一定韧性,看好中国经济的光明未来。短期内,可能会有一轮风险偏好的收缩,但从中长期维度来看,A股估值正处于历史低位,耐心资本、中长期资金的持续流入将支撑其走出独立行情,A股长期向好趋势不变。随着中长期资金入市机制逐步完善,其在稳定市场预期、服务新质生产力以及抵御外部风险方面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
政策“组合拳”发力显效
2024年4月份发布的新“国九条”将“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2025年1月份,《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正式发布,构建了完整的政策实施路径。这套政策“组合拳”重点引导商业保险资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业年金和公募基金等中长期资金进一步加大入市力度。
在近期市场波动加剧的背景下,各类中长期资金坚定地与国家站在一起,展现出显著的协同效应。4月7日,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央汇金公司”)率先表态,已再次增持了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未来将继续增持。次日一早,中央汇金公司首次明确其类“平准基金”的职能作用;中国人民银行同日也宣布,在必要时向中央汇金公司提供充足的再贷款支持。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表示,中央汇金公司此次出手增持,明确释放出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积极信号,既彰显了国有资本对A股中长期价值的坚定信心,也为市场短期波动注入“稳定器”动能。
万联证券研究所首席策略分析师宫慧菁认为,“中长期资金通过加大对各类ETF增持力度,均衡增持结构,能有效平抑市场异常波动。”
4月8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发布公告宣布,近日已主动增持国内股票,并明确表示“近期将继续增持”。
在宫慧菁看来,中长期资金入市力度加大,有望增强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动能,同时有望进一步推动市场信心修复。
市场护盘力量持续壮大
紧随“国家队”稳市节奏,银行理财子公司、头部险企、公募基金公司、私募机构等接连发力,市场护盘力量持续壮大。
银行理财子公司正以实际行动践行使命担当。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梳理,截至4月14日记者发稿,至少已有中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交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中邮理财有限责任公《49选7彩票app》司、北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苏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浦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徽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等7家银行理财子公司表态将加大权益类资产配置力度,通过直接投资或间接方式持续增持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为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贡献理财力量。此外,兴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官方公众号4月11日发布消息称,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该公司拟近期自购公司所管理的含权理财产品5000万元。
同时,保险资金入市也进一步获得政策支持。4月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调整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多家险企表示,将认真研究《通知》,进一步发挥好大规模长线资金的优势,落实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要求,稳步加大A股市场投资规模。
公募基金公司的行动同样彰显战略定力。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鹏扬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及兴证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陆续宣布自购,合计自购金额达2.05亿元。值得关注的是,部分机构特别承诺持有1年以上,彰显长期投资决心。除资金投入外,基金公司也积极发声传递专业观点。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表示,市场短期快速调整后存在交易边际好转机会,加之中国权益资产整体估值仍具显著优势,当前或是实施逆向布局的关键时点。
头部量化私募也在用实际行动表达对A股市场的坚定信心。上海宽德私募基金管理中心(有限合伙)近日加速资金配置节奏,在沪深两市均大幅增持股票;因诺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周已通过自有资金及员工资金完成超1000万元的申购,专项用于指数增强策略,并拟于近期追加自有资金增持在管产品;上海衍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则继续保持量化产品的高仓位运作,充分体现其对A股市场长期投资价值的看好。这些专业机构的操作策略,为市场提供了重要的价值投资参照。
加大中长期资金投入力度
持续释放信心的还有券商“军团”。一方面,基于维护市场稳定和对市场前景的看好,截至目前,已至少有7家上市券商披露回购计划或股东增持计划;另一方面,多家头部券商表态,将通过多种方式加大中长期资金投入力度。
业内人士认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国资本市场正以制度型开放和深化改革增强内生稳定性。此轮中长期资金的持续涌入给市场吃下“定心丸”,其绝非简单的“托底救市”,而是将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
当中长期资金成为中流砥柱,市场的短期波动将不再是惊涛骇浪,而是为理性投资者提供了布局未来的窗口。这种转变,或许正是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抵御外部风险的终极答案。
责任编辑:何松琳
从未来趋势看,巽风的服务对象定会超越茅台一地 ➥。一旦社区 ♉生态完成,任何一个角色都可能在这个世界发布需求书,到这时,无 ♏论是投资中国白酒的国际资本,还是国内新锐的白酒企业 ⛺,49选7彩票app都可以借 ♋助“巽风”链接到能其需求的服务方。
73家券商IPO收入超280亿元
本报记者 李中立 【编辑:杜思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