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云儿大宗杂谈坊
作为全球电气化和新能源革命的关键金属,铜无疑是大宗商品中最被看好的资产之一。而边锡明不仅是看涨铜价的坚定信徒,更是实实在在的大仓位持有者。他的布局,不只是对金属价格的投机,而是基于更宏观的战略视角:押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以及全球供应紧张趋势下的结构性红利。
从黄金15亿美元战绩,到铜市20万吨仓位
边锡明最初凭借对黄金的精准判断在市场声名鹊起。他通过旗下中财期货在中国黄金期货市场构建了极具规模的多头仓位,在2022年全球开始“去美元化”讨论之际重仓入场,预判各国央行将提升黄金储备,对抗通胀。
据彭博社估算,这一波操作为他带来了超过15亿美元的累计利润(约合人民币100亿元)。而他并未停下脚步。
2024年,他又将视野转向铜市。彭博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他通过中财期货持有近4万手铜期货,相当于20万吨铜的仓位。这一头寸远远领先于其他市场参与者,几乎称得上是上海期货交易所铜市中的“头号多头”。
逆势加仓:一场对经济韧性与政策边际改善的豪赌
有别于市场大多数短期交易策略,边锡明的操作更像是一种对长期趋势的坚定信仰:
根据彭博估算,截至2025年4月底,边锡明的铜仓位已为其带来约2亿美元的账面盈利。
上海市场的“好运”与冷静
2025年3月间,美国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加剧,铜价一度剧烈下挫,但因为中国正值国庆假期,上海市场关闭,边锡明和其他中财系交易员“被动避险”,成功避开一波杀跌和反弹——也算是一次“幸运的冷静”。
而在部分投资者在恐慌中退出时,边锡明反而进一步加码,甚至将部分仓位转至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利用中美市场差价套利。
投资逻辑背后的“大势观”
许多市场分析师认为,边锡明的这一布局远不止价格投机。他押注的是中国经济的长期方向:
全球同行也在加码:Mercuria、中粮期货与边锡明的“分歧共识”
边锡明对铜价的强烈看涨,并不是孤例。在全球商品交易圈,一些重量级参与者也正在对铜投入重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总部位于日内瓦的Mercuria能源集团。
Mercuria的金属部门主管Kostas Bintas在2025年3月公开表示,他预期铜价可能在未来达到每吨12,000至13,000美元,远高于当前约9,500美元的市场水平。这一预期基于三个因素:
与此同时,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提出可能恢复或加征对中国铜产品的关税,引发了市场对铜供应链重组的担忧,也助推了“抢运潮”,大量铜被运往美国港口,造成短期内国际市场偏紧、区域价格分化。
除了Mercuria,中粮期货(Cofco Futures)上海分部一位姓李的副总也在公开评论中提到:
对比之下,更加凸显出边锡明的独特之处:
这一点,也让他的操作更值得中国投资者深思与借鉴。
从诸暨工厂主到全球商品市场的“静水深流”
2003年,他收购中财期货,并设立中财商人投资集团,从此走上了金融市场之路。他长期居住于直布罗陀,以视频方式远程管理交易团队,是一位真正“隐身幕后的实战派”。
他的社交媒体发言不多,但他写下的文字却被粉丝称为“中国巴菲特式”的哲学。他说:
编后语:中国投资者的底气与新叙事
边锡明的故事,令人《澳门24小时5524》肃然起敬。
他用事实证明,中国投资者同样具备全球视野、长期主义与专业系统能力。他没有靠信息优势、政策倾斜或外部渠道,而是凭借对周期、供需与人性的理解,一步步走上期货舞台的中央。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他选择了“少言、重仓、稳持”,用时间和仓位说话。
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像边锡明这样的中国投资人,站在全球商品市场的浪潮之巅,以稳健而睿智的方式,讲述我们自己的投资叙事。
参考资料:
-End-
责任编辑:李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