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商报
近日,云知声在港交所更新招股书,从2020年向科创板递表算起,这家在2024年中国排名第四、市场份额0.6%的AI解决方案提供商,已经在资本市场门外徘徊五年。2022—2024年云知声营收从6.01亿元涨到9.39亿元,三年来累计净亏损约12亿元。具体到成本,销售及服务成本从3.61亿元扩大到5.75亿元,付给第三方的费用每年上涨,向云知声贡献最多营收的生活类业务,项目数从2023年的913个减少到711个,客户总数量从389个涨到411个,主要客户数量从78个下降到71个。
第四名
根据最新版招股书援引的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按收入计,云知声是2024年中国第四大AI解决方案提供商,市场份额为0.6%,按收入计,在中国生活AI解决方案排名第三,在医疗AI服务及解决方案排名第四。
近日,云知声再次更新招股书。2024年,云知声营收从2023年的7.27亿元涨到9.39亿元,主要来自于生活和医疗板块。生活营收是指云知声为住宅、商业空间、酒店及交通等生活场景AI解决方案提供AI产品及解决方案,医疗是指云知声主要从向医院及保险公司销售AI产品及解决方案(包括效率工具及医疗质量管理解决方案)产生营收。
招股书显示,生活板块是云知声的营收大头,2024年贡献了78.8%的营收,2022年和2023年的比例更高,分别是81%和79.6%。
具体点看,向各类行业企业客户提供的技术服务解决方案在2024年实现营收2.72亿元,营收占比28.9%;营收占比第二的是商业空间解决方案,营收占比从2022年的8.7%涨到2024年的21.2%;交通解决方案营收占比排名第三,在2024年的比例是11.9%;酒店和住宅解决方案的营收占比分别是2.1%和2.2%。
按客户类型划分,在2022年和2023年,终端用户贡献的营收较多,分别占比总营收的52.7%和53.6%;2024年来自系统集成商/代理人的营收超过50%,达到55.1%。
对于两种不同合作形式营收出现的波动,云知声方面解释,“直接与我们交易或通过系统集成商进行交易的选择由我们的终端用户作出,而该偏好在各行各业中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公共交通行业,地方铁路公司等客户曾让系统集成商参与彼此的基建发展举措。此类系统集成商随时间于操作、维护及升级此类系统中维持彼此的角色后,通常获委聘与我们进行交易”。
销售及服务成本逐年增长
和营收一同增长的是云知声的成本。2022—2024年,云知声销售及服务成本从3.61亿元涨到4.33亿元,再涨到5.75亿元。
将成本拆分可以发现,第三方服务费的涨幅明显。2024年云知声第三方服务费从2023年的1.13亿元增长114.67%至2.42亿元,占销售及服务成本的比例从2023年的26%增长到42.1%。
“第三方服务费的增加主要是由于与特定项目实施相关的定制化应用程序开发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例如基于我们标准产品的UI(用户界面)设计、界面开发及其他特定于客户的定制化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我们选择将此类非核心开发项目外包,以优化成本并提高项目交付效率。”云知声方面称。
开支部分,研发开支是大头,2024年这部分开支从2023年的2.86亿元涨到3.7亿元,增幅29.3%。云知声的解释依然指向第三方服务费,“主要是由于因跨新场景开发应用软件及升级现有产品(非核心研发活动)而增加的第三方服务费,及因计算服务需求增加导致服务器成本及基于云服务费用增加”。
其实,不只云知声会将一部分研发项目以外包形式完成,这种模式的目的是降低研发开支。“云知声遇到的问题是采用了外包形式,但是研发开支并没有降低。”比达分析师李锦清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对于第三方服务费在整个研发开支中的理想比例,以及在此比例下云知声会否盈利,北京商报记者通过邮件采访了云知声,但截至发稿,对方未予回应。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缩水
“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在初期阶段往往无法实现盈利,且人工智能技术的商业化进程相对较长,需要时间来积累用户和市场份额。”谈到AI企业亏损时,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对北京商报记者提到。
云知声在招股书中多次提到竞争,“我们所处的AI解决方案行业竞争激烈。我们主要与其他专注于开发及商业化AI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公司竞争。就我们所进入的各行业垂直领域而言,我们亦与在该垂直领域不以AI为导向的传统解决方案提供商竞争。我们在未来亦可能面临新进入者的竞争,此将加剧竞争”。
为应对激烈竞争,公司可能需要增加在营销、销售以及最重要的研发方面的投资,这是云知声的计划。
虽然每份招股书都会充分讨论竞争,公司也都不会保证盈利时间和营收规模,但横向纵向的竞争,以及长期的投入,让云知声这类独立的AI公司的未来增添了不确定性。
2022—2024年,云知声的净亏损分别是3.75亿元、3.76亿元和4.54亿元,经调整净亏损分别是1.83亿元、1.37亿元、1.68亿元。
在李锦清看来,“何时盈利不是公司可以计划的时间点,跟上行业发展节奏,保证健康的现金流才是最重要的”。
2022—2024年云知声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逐年增长,分别是1.66亿元、2.84亿元、3.19亿元,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逐年缩水,分别是7.41亿元、3.79亿元、1.56亿元。
北京商报记者 魏蔚
责任编辑:何松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