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一季度生猪价格同比跌幅收窄,主要得益于生猪供应增幅不及预期,同时受需求支撑及二次育肥的托底作用。进入二季度,供应端虽仍有增加空间,但由于一季度猪病影响,预计供应增幅有限。加之需求步入淡季,大猪消化力度减弱,业者二次育肥操作趋于谨慎,二季度生猪价格难以出现显著拐点,具体月均价走势或呈现先跌后涨再跌的态势。
2025年一季度生猪价格跌幅同比收窄
卓创资讯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生猪价格呈现震荡下行的趋势。但经过近五年数据对比发现,2025年一季度价格下探幅度同比收窄。尤其2-3月份,生猪价格几乎呈现持平现象,截至3月31日,卓创资讯监测3月全国生猪交易均价为14.76元/公斤,环比2月仅微幅下滑0.78%。
供应增幅有限、二次育肥入场、需求端恢复尚可共同影响一季度猪价走势
原因1:供应增幅有限。根据生猪繁育周期推算,2025年一季度出栏猪源对应2024年3-5月份的能繁母猪存栏。一方面,图2数据显示,彼时能繁母猪存栏增幅较为缓慢,产能释放幅度有限;另一方面,据卓创资讯调研,一季度内存常规猪病及仔猪腹泻情况,养殖端存栏受损,影响短时生猪供应。两个方面导致一季度生猪出栏增加幅度同比收窄,供应端对猪价压制力度有限。
原因2:二次育肥托底。春节后猪价降至相对低位,使得补栏成本相对较低,业者补栏积极性提高。据图3显示,样本养殖企业销售二次育肥渠道占比亦有所增加,而流向屠宰端的猪源占比相应减少。二次育肥操作本质则是拦截了本应流向屠宰端的猪源,缓解了养殖端的实际供应压力,提升了下游收购难度,对猪价起到了一定的托底效果,使价格下跌幅度有限。
原因3:需求端恢复尚可。卓创资讯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屠宰企业开工率相较于近几年同期,处于相对高位水平。而春节后屠宰端恢复程度较往年亦偏高。究其原因,1月份气温较低,肥猪需求旺季,屠宰端开工积极性较高;春节后,部分屠宰企业受国储订单影响,被迫增加分割量入库,从图5可以看出,2-3月份冻品库容率转为增加。此为春节后开工率恢复较快的主要原因。整体来看,一季度需求端尤其是春节后,恢复程度尚可,对生猪价格亦有一定支撑。
由此来看,一季度在供应增幅有限、需求端恢复尚可以及二次育肥低价入场的影响下,猪价下跌幅度同比收窄。
二季度生猪价格难有明显增长点 猪价变化幅度亦或受限
从供应端来看,不同口径推算生猪出栏,预计4-6月份生猪出栏量仍呈现增加趋势。目前最新生猪交易均重为125.41公斤,处于相对高位。由于2-3月养殖端普遍压栏,部分供应或将后置至二季度。此外,全国肥标价差尚未转负,集团养殖成本相对可控,短期内主动降重意愿不高。然而,部分中小型养殖企业或选择降重出栏以规避后期亏损。同时,一季度猪病情况导致的生猪和仔猪存栏受损,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二季度的供应压力。综合来看,预计4-6月份生猪出栏量仍有一定增《36BET手机版下载登录》长空间,但增幅或逐渐收窄。
从需求端来看,二季度气温逐步升高,进入消费淡季,鲜品走货或再度受限。加之国储订单支撑减少,屠宰端收购积极性或逐步减弱,屠宰量难有回升可能。但考虑到一季度家庭库存消化完毕,下游鲜销或有常规性增量,预计4月屠宰量下滑幅度有限;5月份屠宰端考虑到成本亏损,预计宰量变化不大;6月份伴随着炎热天气到来,猪肉需求下滑,屠宰量或再度下滑。
从二次育肥视角来看,据卓创资讯调研,一季度部分二次育肥大省并未有集中补栏动作,空栏率较高。但经历一季度压栏阶段,考虑到中小养殖端大猪存栏处于高位,以及肥标价差快速收窄的情况下,业者对后市预期信心不足,预计二季度仍难有集中补栏二次育肥动作。业者或多以滚动补栏、滚动出栏方式缓解栏内大猪存栏压力。整体来看,预计二季度二次育肥对猪价带动效果或不及往年。
综合来看,二季度供应端变化与一季度类似,增幅同比收窄,但需求端及二次育肥托底效果或减弱,预计二季度生猪价格亦或呈现震荡下行的趋势,季度内难以出现行情拐点,具体月均价或呈现跌-涨-跌走势。
责任编辑:李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