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时报
5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4月金融数据。截至2025年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25.17万亿元,同比增长8%。
去年同期基数较低
“这主要受到去年低基数的影响。”业内专家认为。在2024年较大力度的金融数据“挤水分”后,过去相当一部分虚增的、不规范的存贷款被压缩,金融总量数据增长更实。
回顾去年金融数据可以发现,当时“挤水分”效应较为明显。去年4月开始,金融总量数据一度下行明显。“此前,金融机构受传统规模情结的影响,往往有靠虚增存贷款做高金融数据的现象,但在经济转型升级阶段越来越不可持续。对此,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避免资金沉淀空转,央行通过规范手工补息、优化金融业增加值核算等,实际上是在主动挤水分,在这个过程中,M2增速会出现回落。”有业内专家解释。
对比来看,今年4月货币信贷整体保持平稳较好增长势头,部分是因为去年同期的低基数,在余额增速的计算上会拉高目前的数据。据其预计,随着低基数效应的递减,未来M2增速会恢复到今年前几个月的正常增长水平。
存款向理财搬家现象减少
同时,今年以来,存款向理财分流的情况也明显减少,部分资金还从理财回流到存款账户,这也对M2增速有上拉效应。可以看到,4月,存款减少约8700亿元,同比少减大约3万亿元,对M2增速上拉影响约1个百分点。因此,还原去年基数的特殊因素影响,4月末M2增速仍保持上月相对平稳的增长水平。
那么,为何存款向理财搬家现象减少了呢?对比去年可知,去年1-4月债券收益率快速下行,债券价格整体处于持续上涨态势,对应的理财产品收益率随之上行,当时居民购买理财的热情升温,银行存款向理财等非银产品分流转化,大量存款“搬家”到理财产品。而且,随着非银机构资金更趋充裕,从银行借钱购债的需求在降低,银行和非银机构之间的货币派生渠道也在收缩。当时的M2出现了逐步回落势头。今年以来,债券市场双向波动,没有出现去年的单边上涨整体态势,存款也未出现去年的大量“搬家”情况,统计数据上显现为同比少减情形,对M2反而是一种正向上拉作用。
“长期看,M2增速宜作为观测性指标。”业内人士对《金融时报》记者强调,拉长时间看,我国广义货币M2增速总体保持在7%以上,持续高于名义经济增速。但短期看,M2增速也会受市场运行、经济主体行为等因素影响,出现一定的暂时性波动。业内专家表示,将M2增速作为货币政策的观测性指标,有其内在合理性,随着金融深化和经济结构转型,市场研究表明货币总量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在减弱,主要发达经济体也都经历过逐步淡化并放弃盯住总量指标的过程。
责任编辑《wim007足球比分》:秦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