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2月22日电 (记者 孙自法)备受关注的“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2月22日揭晓,湖北十堰市学堂梁子(郧县人)旧石器时代遗址、河北尚义县四台新石器时代遗址、甘肃庆阳市南佐新石器时代遗址、河南安阳市殷墟商王陵区及周边遗存、云南昆明市河泊所青铜时代遗址、宁夏贺兰县苏峪口西夏瓷窑址等六大遗址发掘研究项目入选,另有六个遗址项目入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当天在北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研究员发布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入选和入围项目。
——湖北十堰市学堂梁子(郧县人)旧石器时代遗址。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位于湖北省十堰市,是一处兼有古人类、古动物和石制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2022年新发现的“郧县人”3号头骨,是迄今欧亚内陆发现的同时代保存最完好的古人类头骨化石,保留了重要的解剖学特征。“郧县人”处于直立人200万年演化历程的中间节点上,实证了中《cx2855.com加拿大》国百万年人类演化史,为探讨东亚古人类演化模式等重大历史问题提供了重要资料。
——河北尚义县四台新石器时代遗址。四台遗址位于河北省尚义县,距今10400-6400年,是近年冀西北地区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完整的新石器时代早中期遗址。其中第一期与第二期的房址、石器和陶器等遗存的特征均体现出连续发展的过程,填补了燕辽文化区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空白,实证了中国北方地区万年文化史,为探讨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探索中华文明根系等重大学术课题提供了重要材料。
——甘肃庆阳市南佐新石器时代遗址。南佐遗址位于甘肃省庆阳市,是一处仰韶晚期具有都邑性质的大型高等级中心聚落。遗址核心区面积约30万平方米,由九座夯土台围成。“宫城”位于“九台”中央偏北,面积约3600平方米,外有环壕围绕。主殿位于“宫城”中央,面积约600平方米。南佐遗址的发现,表明陇东地区早在距今5000年前后已经进入文明社会,对于认识该地区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具有重要意义。
——河南安阳市殷墟商王陵区及周边遗存。殷墟商王陵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部。通过大规模勘探与考古发掘,确认商王陵区有两个围沟,东西并列,各自闭合。这些发现突破了对商王陵陵园格局的既往认识。此次勘探还发现了宫殿区与王陵区之间干道的路沟和路口。在商王陵区西南部发现的大规模西周遗址,为周人灭商以及周王朝国家治理方式等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
——云南昆明市河泊所青铜时代遗址。河泊所遗址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是石寨山文化的核心居址区。此次发掘发现有道路、建筑基槽,出土有837枚封泥和1000余枚带字简牍等,确证了这一区域为汉代益州郡治所在,有力证明了西汉王朝对今云南地区的有效统治。河泊所遗址构建起的滇池盆地商周至秦汉时期的考古学文化序列,生动展现了该区域从多元走向一体,最终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过程。
——宁夏贺兰县苏峪口西夏瓷窑址。苏峪口瓷窑址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苏峪口内,瓷窑创烧于西夏早期,出土的“官”字款匣钵和精细白瓷表明,该窑的产品是供应西夏宫廷使用,这是目前考古发现的唯一一处西夏官窑址。其精细白瓷,在造型和生产技术等方面吸收南北各窑系技术,由此形成了一个新的窑业类型——贺兰窑。这一发现填补了西夏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烧造精细白瓷历史的空白,对探索两宋时期制瓷业发展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六个入围项目分别是:
——安徽含山县凌家滩新石器时代遗址。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含山县,是一处距今5800-5300年的新石器时代中心聚落遗址,总面积约160万平方米。新发现的祭祀坑出土遗物260余件,其中包括遗址目前所见体量最大的石钺和玉璜。以大型红烧土遗迹为代表的大型公共建筑的发现,证明凌家滩存在高等级公共礼仪建筑,且具有明确祭祀功能。作为良渚文明的源头之一、长江下游地区文明化进程的关键节点,凌家滩遗址的考古发现为研究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关键资料。
——新疆尼勒克县吉仁台沟口青铜时代遗址。吉仁台沟口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尼勒克县,由居址区和高台遗存组成。高台遗存为一座大型方形覆斗状墓葬,是迄今新疆乃至欧亚草原发现的青铜时代面积最大、规格最高、保存较为完整的石构墓葬,对研究欧亚草原青铜时代晚期的墓葬与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发现的木质车轮是中国国内发现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木质车轮实物资料,为研究欧亚草原丝绸之路,尤其是新疆地区在3000年前与欧亚草原东部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充分的证据。
——陕西旬邑县西头商周时期遗址。西头遗址位于陕西省旬邑县,是泾河流域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商周时期聚落之一。发现的西周大型城址与建筑基址、围沟墓地及多座“甲”字形大墓、冶铜遗存、储粮窖穴等,均表明这是一处高等级遗址。西头遗址商周遗存聚落规模大、内涵丰富、墓葬等级高、延续时代长,构建起区域商周时期年代序列,为泾河流域聚落演进与商周社会变迁研究、探索周文明起源与发展模式、寻找文献所载“豳”与“京师”的相关遗存提供了重要考古学材料。
——四川盐源县老龙头青铜时代墓地。老龙头墓地位于四川省盐源县,核心区总面积约12000平方米。此次发掘墓葬1400余座,年代自商代至西汉早期,墓葬以西向为主,出土各类遗物6000余件(套),完整建立了盐源盆地商代晚期至西汉时期的年代框架和文化序列。老龙头墓地凸显了盐源青铜文化面貌的多元性特征,实证了西南、西北地区及欧亚草原青铜文化交流的历史,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体现。
——浙江温州市朔门古港遗址。朔门古港遗址位于浙江省温州古城北大门的朔门之外。遗址发现有城门、码头、栈道、干栏式建筑、沉船、水井等遗存,遗存年代跨度大,以宋元时期为主。遗址出土数十吨古代瓷片,以龙泉窑产品为主,为贸易瓷,实证了温州古港是成就“天下龙泉”盛世场景的海运起点和枢纽港口。朔门古港遗址规模庞大、内涵丰富,构成了集城市、港口、航道三位一体的完整体系,其发现填补了中外海上丝绸之路港口类遗产的空白,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山东济南市元代济南王张荣家族墓地。张荣家族墓地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此次发掘的32座墓葬,共出土各类瓷器和陶俑500余件(组),其中官窑瓷器和青花瓷器40余件,出土石碑、石像生等石刻文物100余件。张荣为汉人世侯,被追封为济南王,子孙亦多居官位。张荣墓是目前全国发现的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的元代墓葬。墓葬壁画及出土陶俑体现了汉蒙民族的交流与融合,石刻文物为研究元代陵园制度、职官制度等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学资料。
据了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创始于2002年,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杂志社承办的新时期中国考古学术讲坛,是中国最新考古信息的交流平台、重大考古发现的展示舞台和考古新进展的学术讲台,旨在促进考古学术交流、推动新时期中国考古事业繁荣与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