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险企高参
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等指标表现较为出色,大部分机构均实现较快增长。个险渠道则在深度转型当中稳步向前。
随着几大上市保险公司的业绩相继披露,2024年人身险公司的经营表现几乎全部浮出水面。从渠道角度来看,去年以上市头部人身险公司为代表的机构银保、个险表现如何?
另一边,个险渠道则在深度转型当中稳步向前,8家机构保费收入均实现正增长态势,但美中不足的是,有两家机构的续期业务出现同比下降态势,分别是人保健康和新华保险…
银保新业务普降3%-26%
续期业务突飞猛进
自2023年8月以来,银保渠道“报行合一”落地已经一年多时间,2024年也是“报行合一”第一个完整实施年份。从各大人身险公司经营数据来看,去年各司表现“有苦有甜”。
银保渠道总收入基本由银保新业务和银保续期业务组成,总体来看8家机构银保渠道总保费收入达3897.31亿元,中国人寿、人保寿险、新华保险、太平人寿、阳光人寿均通过银保渠道取得超500亿的收入。增速方面,仅中国人寿出现同比下降情况,其余7家机构均呈增长态势。
若拆解银保渠道收入的两大组成部分(即新业务和续期业务)来看,表现为银保新业务遇冷,续期业务火热的现状。
2024年,上述8家机构的银保续期业务不仅全部实现正增长,而且增速全部超过两位数。其中增速最高的是人保健康,或因基数较小,其增速超过181%。增速最慢的是太平人寿,但也维持在19%左右。其余机构均保持20%以上的增速。
反观银保新业务,则呈现普遍下降的趋势,仅中国平安一家银保新业务呈增长态势,但需要强调,该数据包含平安人寿、平安健康、平安养老险三家子公司。降幅最大的是中国人寿,降幅为26.66%,这或许是中国人寿银保渠道总收入下降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剩余机构银保新业务降幅处于3%-21%区间。
虽然银保新业务普遍下滑,但银保渠道新业务中的长险期缴业务已初步显现转型成效,部分机构增速较快。其中,太保寿险和新华保险取得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分别为20.5%和11.5%。中国平安、人保寿险维持不到1%的增长。其余机构负增长,其中中国人寿、太平人寿降幅超9%。
过去一年实施“报行合一”虽有阵痛,但带来的正面效果《极速秒开快三》也是实打实的。如果说保费收入是“外在表现”,那么新业务价值就是“内在实力”的体现。各大机构纷纷表示,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提升明显。
代理人数量企稳
人保健康、新华保险个险续期同比下降
与银保渠道并存的个险渠道,亦处于转型深水区。“清虚提质”是人身险公司个险转型的主旋律,自2020年起,代理人数量开始持续下降,直到2024年底,部分机构的代理人才出现企稳的迹象。
2024年末,上市机构“减员”数量同比收窄到3%左右,下滑速度已明显放缓。具体来看,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代理人数量为36.3万人,同比增长4.6%;中国人寿个险销售人力为61.5万人,同比减少3%;太保寿险保险营销员数量为18.8万人,同比减少5.53%;人保寿险营销员规模人力8.28万人,同比减少6.76%;新华保险的个险代理人数量为13.64万人,同比减少12%;太平人寿年末人数为22.61万人,较2023年末减少8613人。
在“减员”放缓的基础上,人均产能同步提升,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
基于上述“清虚提质”的成果,个险渠道总体保费收入自然不会差。2024年,8家机构个险渠道共揽1.6万亿保费,同比增长4.63%。而且8家机构个险渠道全部实现正增长,整体呈现向好态势。美中不足的是,人保健康、新华保险的个险续期业务同比下降15.3%和1.4%,人保寿险个险长险首年期缴同比微降0.3%。
此外,部分机构公布了代理人收入。中国平安代理人月均收入为1.04万元,同比增长5.9%。其中寿险收入为8227元,同比增长11.1%;太保寿险核心人力月人均首年佣金收入6868元,同比增长7.1%。
责任编辑:王馨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