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早盘,市值大约2万亿港元的阿里巴巴开盘小幅回落后,临近10点快速拉升股价涨幅一度超6%。作为电商巨头,阿里巴巴未来投资价值几何?
核心业务价值:从传统电商到AI基建的升维重构
一方面,在电商基本盘上,阿里呈现出防守与进化的双重逻辑。
在用户粘性与生态壁垒上,阿里尽管传统电商增速放缓(2024年营收增速8.3%),但淘天集团仍保持4600万88VIP会员规模,单季度新增400万高净值用户。通过“退货宝”“体验分”等用户体验优化,用户年均消费频次提升至5.2次,客单价环比回升7.3%。其护城河已从流量规模转向生态粘性,支付宝、高德地图等协同入口日均引流超3亿次。
与此同时,阿里从价格战转向价值竞争。
在拼多多GMV超越淘宝的竞争压力下,阿里主动弱化低价内卷,转而通过“商家分层运营”提升供给质量。2024年双11期间,服饰、美妆等高毛利品类GMV占比提升至42%,带动客户管理收入(CMR)增长9%。这一战略转向类似沃尔玛从“天天平价”到品质升级的进化路径。
此外,阿里在AI产业趋势下驱动效率革命。
阿里云通过通义大模型重构电商运营,例如AI客服替代率超70%,广告投放ROI提升22%。其自主开发的“深目”系统实现商品动态定价,将库存周转天数压缩至18天,显著低于京东(26天)和拼多多(22天)。
另一方面,阿里云计算与AI将是其第二曲线的爆发临界点。
其一,基础设施级的技术底座。
阿里云以30%市占率稳居中国公有云第一,规模达腾讯云/华为云的2倍。其核心价值在于“AI即服务”能力:通义大模型日均调用量超1500亿次,支撑视频生成、智能客服等场景,已赋能金融、制造等8大行业。
其二,算力投入与国产替代突破。
未来三年3800亿资本支出中,73%投向国产GPU(昇腾/H20),替代率从20%提升至30%。与苹果合作开发中国版“Apple Intelligence”,接入20万亿token训练数据,技术护城河持续深化。
其三,商业化拐点显现。
2024年Q3云业务收入重回双位数增长,AI云服务连续6个季度三位数增长。高盛预测,2026-2028年其EBITDA利润率将达68%-79%,估值逻辑正从“IDC租赁商”向“AI操作系统”切换。
生态协同价值:从流量互通到全球化的乘数效应
(一)本地生活与内容生态的化学反应
高德地图的超级入口价值
9.3亿月活用户使其成为本地生活核心枢纽,“高德秒送”日均订单突破1000万单,较美团闪购(日均800万单)更具场景渗透力。通过LBS精准推荐,带动饿了么订单转化率提升15%。
文娱内容的差异化壁垒
优酷6000万会员与阿里影业IP运营形成闭环,《流浪地球3》带动衍生品GMV超8亿,内容成本下降15%下亏损收窄至10亿。这种“爆款引流-生态变现”模式,有效对冲短视频平台的流量争夺。
(二)全球化2.0:从商品贸易到技术输出
东南亚市场的战略支点
Lazada在印尼市场份额达32%,通过菜鸟东南亚网络(72小时达覆盖率90%)和Alipay+支付体系,构建“物流-支付-流量”铁三角。2024年GMV 150亿美元中,本地化供应链贡献超60%。
速卖通的全《新澳门新葡萄娱乐》托管模式
850亿美元GMV中,“全托管”商家占比达70%,商品价格较亚马逊低30%。通过西班牙、土耳其等海外仓布局,将跨境物流时效压缩至5天,较传统模式提升3倍。
技术出海的隐性价值
支付宝跨境支付技术覆盖50国,蚂蚁链日均处理1亿笔交易,云计算在东南亚市场份额达24%。这种“商业+技术”双轮输出,正在复制AWS全球化路径。
政策催化价值:消费升级与科技自主的战略共振
(一)“购在中国”政策红利释放
消费基建的数字化赋能
商务部等六部门“购在中国”活动,推动重点商圈数字化改造,阿里凭借银泰百货新零售经验,中标23个智慧商圈项目。通过“云Mall”系统实现线上线下库存打通,预计带动GMV增长120亿。
体育消费的生态机遇
《金融支持体育产业意见》催生体育概念涨停潮,阿里借力饿了么“运动营养专区”和优酷赛事直播,抢占体育消费入口。2024年体育产业5.2万亿规模中,阿里生态渗透率达18%。
(二)AI新基建的国家意志
算力自主的卡位优势
美国半导体关税政策加速国产替代,阿里昇腾芯片占比提升至30%,与华为共同构建去美化算力网络。其自研含光800芯片算力密度达传统GPU的10倍,支撑大模型训练成本下降40%。
数据要素的市场化机遇
通义大模型接入政务、医疗等敏感数据场景,通过联邦学习技术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在12省试点数据交易平台,潜在市场规模超千亿。
(三)估值重构:从市盈率陷阱到成长溢价
当前阿里市值隐含多重折价:1.6万亿股权投资仅以账面价值计量,云计算PS(3.5倍)不足AWS(8倍)一半,AI投入尚未完全定价。若菜鸟分拆(估值2000亿)、盒马上市(估值1000亿)落地,叠加AI云业务价值重估,理论市值空间可达3.2万亿。
结论:阿里巴巴正处于“传统业务筑底、新兴业务爆发、政策红利加持”的三期叠加节点。其价值本质是中国消费升级与科技自主的双重载体,短期看消费政策与AI突破驱动估值修复,长期需观察技术投入转化为盈利的确定性。在港股16倍PE、美股15倍PE的估值洼地下,战略配置价值凸显。
注:上述文章为AI工具生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AI观察员
中国足球与日本足球看似是同一大洲、同一人种 ♊,但实际却相差甚远。不少人总是希望快速复制日本的成功经验,但 ⛶其实两国足球的发展阶段完全不在一个区间。新澳门新葡萄娱乐
本报记者 陈沂 【编辑:迟福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