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晓苏
2025年4月12日
现在人们普遍忧心我国内需市场消费不足,这种担心不无依据。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消费市场规模仅为美国的37%(约7万亿美元),居民储蓄率高达45%,远高于美国的低储蓄、高消费模式。面对低迷的国内消费市场,国家已采取“购买补贴”、“以旧换新”和“强制淘汰”等多种刺激商品销售的措施,取得一定成果。但是仍然扭转不了“需求不足、供给冲击、预期减弱”的局面。
深究我国居民消费愿望不强的深层原因,主要是近年来商品房市场价格持续下跌,导致居民家庭财富大幅度缩水。让消费者信心受挫,缺乏自身资产安全感,纷纷存钱避险。这是造成居民储蓄额激增,消费需求疲软的主要现实原因。
本文通过对比美国经济状况与中国市场现状,论证稳房价、稳预期对激活居民消费的关键作用,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一、美国楼市的周期规律:房价波动与经济兴衰
1、楼市旺盛支撑特朗普的经济战略
美国房地产自2012年复苏后,住房价格已经连续13年上涨。它使美国经济呈现多年繁荣的局面,支持了奥巴马、特朗普1.0和拜登三任美国总统治下的美国经济。其中受益最大的当属房地产商出身的特朗普总统。他在2008年美国楼灾造成的金融海啸中,经历了多次失败和破产,终于熬到2012年楼市复苏,依托房价上涨走出了自身困境。特朗普因此被美国人认为是成功企业人士,一个本来的政治素人两次当选美国总统。从中可以清楚看到,是房地产形势变化使然。
进入特朗普2.0时代,美国房地产市场仍处于发展阶段。这让美国经济发展的原生性动力澎湃。野心勃勃的特朗普不仅狂妄地对周边国家提出领土要求,声言要吞并加拿大、占领格陵兰、夺回巴拿马运河,而且敢于发起关税战挑战全世界。他认为实施“对等关税”的强硬经济与外交政策,可以延续美国经济繁荣、让制造业回归美国、扩大美国劳工阶层的就业。这都是处在美国房价上涨期才让他产生的想法,是依托于美国房地产上涨周期出现的经济状况。但是这种经济形势还能支持特朗普总统折腾多长时间呢?
2、房价下跌引发经济衰退的历史教训
美国房地产周期从1954年开始就呈现18年为一个周期的特点,1972年、1990年、2008年三次房价暴跌均引发美国经济衰退。人们还都记得的2008年的案例,由于美国房价下跌引发“次贷危机”,雷曼破产、“两房”危机祸及全美,甚至引发全球金融海啸。在美国楼灾严重的四年中,全美房价平均下跌30%,居民财富蒸发了11万亿美元。这也让房地产商特朗普深陷泥潭。房价暴跌让美国消费市场陷入困境。
好在美国房地产周期有“熊短牛长”特点,四年后美国楼市走出衰退重新复苏,随后房地产快速步入繁荣阶段,让美国经济进入到新的增长周期。
3、2026年房地产周期变化与政治关联
根据美国学者研究的房地产18年周期性规律,特朗普执政期的房价上涨将在2026年结束,周期性下跌随之而来。2008年的经济灾难将重演,让美国陷入与2008年类似的经济危机之中。历史上美国遭遇房地产危机恰恰都发生在共和党执政时期,被美国民主党人称为“共和党执政造成经济衰退”。其中老布什与小布什担任总统期间,都赶上了房地产下跌周期,被共和党的特朗普称为“布什家族厄运”。
目前特朗普发动的关税战已带来美国经济剧烈波动,中国坚决反制与美债危机凸显让他不得不朝令夕改,赶紧宣布对75国增加关税推迟90天。他说他没有想到中国会坚决反制,但是他更没有想到的是,在他任上房地产下跌周期将会如期到来,让他成为美国经济的灾星,他要连任总统的想法必定成为泡影。这些都显现出房价稳定对经济社会稳定的决定意义。
二、中国房地产下跌:消费信心崩塌与连锁反应
1、房地产缩水加剧居民财富蒸发
中国房地产市场已连续三年连续下跌。2024年的房地产销售额较2021年腰斩至9.7万亿元,丢掉的销售额达到8.5万亿元,城镇居民房价跌幅累计已达30%,还没有止住。按我国城镇住房总价值约400万亿元计算,蒸发已达到120万亿元,折合16.5万亿美元,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造成损失的1.5倍。房产价值占中国居民家庭财富的65%-70%,房价下降给经济带来灾难性后果。居民为应对家庭财富缩水,攥紧钱袋不敢消费,更不敢进入低迷的股市,纷纷把钱存入银行避险,造成三年新增住户储蓄48万亿元。但是新增储蓄速度远远赶不上居民家庭财产蒸发的速度,仅相当于居民家庭财富损失的三分之一。真是越存钱越感到没钱!
2、产业链崩溃与内需萎缩
房地产低迷波及到建筑业、建材、家居家电等180余个关联行业,导致企业开工锐减甚至关闭、劳动者收入下降、失业率攀升。政府土地财政收入锐减至折半,剩下的土地出让金不少是来自地方平台公司托市。地方财政压力空前增大,地方债风险与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陡增。此时居民消费市场当然同步萎缩,居民省吃俭用纷纷减少非必要支出,转而优先储蓄避险。由此可以看出,稳房价与促进消费有着因果关系,脱离稳房价稳预期而侈谈促进消费是舍本求末,其结果必然成效甚微,是事倍功半之举。
3、政策调整滞后与市场惯性下行
尽管2024年中央提出“止跌回稳”政策要求,明确要求取消限购限贷、保交楼、降低房贷利率等,但政策出台太晚,楼市跌幅太深,市场修复速度比不上惯性下跌速度。继房地产三年持续暴跌之后,今年1-2月数据显示,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降幅收窄至9.8%,销售面积降幅缩至5.1%,显示政策力度不大,市场预期仍在下滑。
这些就是在特朗普实行“对等关税”前我国的经济状况。在中国房地产市场陷入困境、国内市场消费持续低迷的情况下,特朗普发起了主要针对中国的关税战,力阻中国对美出口。这对于中国此时的低迷经济来说,就像是雪上加霜。
目前的内外压力叠加应引起人们反思。几年来不顾后果地压制国内房地产市场,总想排除掉房地产业另寻新的经济增长点,把居民购房当作炒房行为严加防范,这些脱离实际做法都在实践中碰壁。在放纵社会舆论污名化房地产之后,自己又被污名化所困,不敢理直气壮地出台救楼市政策,致使治病疗伤的时机一再错过。直到居民购房愿望跌至谷底,才接受我呼吁多年的“取消限购”、“取消限贷”的建议。
可惜“取消限购”为时已晚,已到了居民不愿意买房的时候,“取消限购”的药方不就过期了吗?还有“保交楼”的政策也已不合时宜,居民交了首付款的才需要保交楼,如今居民不买房了,督促保交楼不是恰恰增加了房地产的待售房吗?
三、稳房价稳预期:激活消费的根本路径 《极速赛车开奖官网结果》
1、财富效应与消费信心的正反馈
现在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财富的65%-70%与房产价值绑定,房价稳定直接决定居民消费意愿。根据“资产负债表衰退”理论,资产缩水会促使家庭优先考虑偿债避险而非消费。此时稳房价才可遏制居民财富继续蒸发,逐步恢复其消费信心,形成“房价稳—资产稳—预期稳—消费增”的良性循环。
在房价继续下跌的不良预期下,居民不仅不会购房,而且纷纷捂紧钱袋不消费,又波及到更多的消费领域。在这种时候,即使普遍发钱也没有多大用处,居民仍然会把钱存入银行而不消费。即使用发消费券的方法逼着人们消费,也会有人用券去换钱,再把钱投入到储蓄中,都会导致发钱却没有拉动消费的多少实效。
2、政策需避免再出现“合成谬误”
在楼市调控政策中延续12年的“限购限贷”总算取消了。但是随后却放任银行通过“法拍房”打压房价。“法拍房”的大幅增加是楼市拉低经济的结果,其中不少居民因收入减少或下岗失业付不起按揭款。却不给他们喘息时间,让遭受变故的居民承担全部后果。“法拍房”通过经济学上的“边际价格效应”,拉低了整体房价,加速了居民财富蒸发。这些错误做法就是新的“合成谬误”。
综上所述,稳房价与刺激消费的因果关系不要弄反了。提振居民消费信心是激活消费行为的基础;而只有居民感到自己家庭财富处于安全状态,才敢于花钱消费;中国居民家庭财富中的主体是房产价值,要让居民恢复生存安全感,就应当先行实现稳房价。
“止跌回稳”政策中的“回”字很重要,不仅是要“止跌”,而且要让房价“回”到下跌前的水平,这才能让居民感到自己的家庭财产是安全的。房价已下跌到如此地步,中央从要求“止跌回稳”提高到要求“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此时任何继续打压房价的政策措施与舆论导向都是错误的,势必会使居民风声鹤唳。更不要放任银行和法院置稳房价的大局于不顾,用“法拍房”去谋图自家小利,讲片面道理,抵消中央稳房价和促进消费的政策力度。
3、房地产与消费的产业链协同
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早在2003年就由国务院发文确定的。在2014年后经历了几年的认识弯路之后,终于回到正确的认知,再次强调房地产业支柱产业地位。曾否定房地产业地位的某负责人,在临退休前讲出了房地产业仍然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话,还用“占金融资产总额的40%、占地方财政收入的50%、占居民家庭财富的60%”来阐述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2021年时房地产市场销售额曾达到历史最高点18万亿元,直接占当年全国GDP总量的16%,对相关产业拉动作用的比重还没计算在内。那些说房地产业只占我国经济总量的7-8%,甚至说只占6%的说法,都是按照房改之前的教科书说的,都是早已过时的数据。
近年的家居、家电、装修等消费疲软,也都是源于房地产市场低迷。在这种环境下“以旧换新”不无小补,但是更大需求还是在居民购房后的装修与其它购买。我国空调电器的品质普遍不错,不需要几年后就更新。居民购房才需要购买全套空调电器。不购房而单买空调,挂什么地方呢?
我多次论述过我国普通工薪家庭特别是新市民家庭对保障房的需求,仍然是批量很大的刚性需求。保障房也要向“好房子”标准看齐,购买保障房也需要购买空调电器和家居用品,也需要金融与网络等诸多服务。这不仅再一次证明了购买房屋与购买各项家居用品的因果关系,而且能从中看出这些购买的先后顺序。购买住房本身就是消费,购买住房后又会拉动多项消费。通过稳房价稳预期实现楼市复苏,才能激活市场释放消费潜力。
稳房价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稳定与内需振兴的基础。唯有通过资产价值的稳定重塑居民信心,才能打破“储蓄避险”的不良循环,有效促进居民消费,实现向新发展格局的转型升级,为内需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责任编辑:尉旖涵
02极速赛车开奖官网结果
虽拿到了高端局的入场券,但想要站稳脚跟或许并不容易。Canalys数据显示 ☽,可折叠手机在2022年的出货量为1420万台,其中三星的出货量接近1200万台 ♎。华为排名第二,出货 ➧量不到200万台,而OPPO、vivo、小米和荣耀在2022 ♓年的出货量不足100万台。
本报记者 曹大元 【编辑:夏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