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会写,律师懂法”,有旅行社拒绝律师、记者等报团 律师:设准入门槛违背公平原则
近日有网友注意到,一家旅行社的一个旅游项目对报名旅客的身份有诸多限制,其中不收记者、律师、旅游行业和珠宝玉石从业者的规则引发热议。红星新闻记者检索发现,多家旅行社都“明文要求”不收记者和律师等行业人员。
有旅行社告诉红星新闻,有此类限制的都是路线中包含购物店的团,记者、律师群体权益意识强,因此“怕惹麻烦”,而旅游行业和珠宝玉石行业从业者“懂行”,会看出购物店“有水分”。建议这些群体报没有购物店的“纯玩团”,但价格会更高。
旅行社称拒收因“怕惹麻烦”
会推荐不含购物店的“纯玩团”
近日,有网友发布一则旅游团项目介绍截图,其中“收客须知”中对旅客身份、职业作了诸多限制,不收记者、律师引发热议。有网友推测,旅行社是“担心律师懂法,怕被记者曝光”。搜索上述文字可发现,相同的收客要求出现在多个旅行社发布的旅游项目介绍中。
4月16日,红星新闻记者以旅客身份咨询了福建漳州某旅行社,该社于4月14日发布了一个名为“纯玩甘青”的旅游项目,途经景点有张掖丹霞、嘉峪关、莫高窟、月牙泉、青海湖等,为期8天,成人旅客参团价格从每人2980元到3280元不等,收客要求与网友截图如出一辙。
该旅行社一名客服告诉红星新闻,在该项目中,对旅客有以上身份要求的是包含购物店的团,而不包含购物店的“纯玩团”则没有这些限制,但价格会相对更贵。
该客服说,记者和律师比较有职业敏感,担心引发舆情或遭到投诉才不接收,“记者会写嘛,律师又比较懂法。”该客服同时表示,路线中包含的购物店、在购物店停留的时间都会和旅客说清楚,也不强制购买,“但是有些旅客一开始说好了,到了之后又有意见,甚至引发冲突,我们为了避免麻烦才做了提醒。”至于限制残疾人和孕妇,则是由于目的地是高原地区,担心这些人群出现高原反应,危及生命安全。
但该客服还补充说,旅行社并不会核查旅客的身份,“我们这么写只是个提醒,你实在要报名的话,我们知道了就不让你走,不知道就让你走呗。”
一家旅行社位于厦门的营业部于3月也推出了“纯玩甘青8日游”,其中同样说明“记者、律师、旅游行业从业者及亲属,珠宝、玉石行业从业者等一律不收”。该营业部经理刘先生告诉记者,该项目也有两种方案,若需途经购物店则费用会低些,否则费用则高些,但包含的景点都是一样的。
刘先生说,“记者和律师会把一些事情放大”,而拒收珠宝、玉石行业从业者是因为“他们肯定知道购物店多多少少有些水分的”。
但他也表示,如果上述职业的旅客想要报团,他们会先和目的地的地接反馈,如果当地地接驳回,就会推荐这些旅客报“纯玩团”,“但也不会明确拒绝。”
律师:旅行社《彩票666下载官网》不应区分消费者
设置准入门槛违背公平原则
对此,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孟博表示,现实中,旅行社在服务项目中加入限制性条款,对个别群体进行差别对待的情况屡有发生。而拒收律师和记者的原因,很大程度在于忌惮他们具备法律知识和传媒知识,能够迅速识别相关消费陷阱并及时维权。
孟博说,律师和记者都是普通消费者。作为经营单位,旅行社应该把“提高服务质量”放在首位,用服务留住客户,而非“掩耳盗铃”。按照职业对消费群体进行差别对待,不仅涉嫌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可能会破坏市场秩序,同时也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赵良善指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要求,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恪守社会公德,诚信经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得设定不公平、不合理的交易条件。据此,旅行社上述举动不仅违背公平原则,也涉嫌违法。旅行社为消费者设置准入门槛的行为、公示当属无效。
赵良善建议,针对此类乱象,消费者可向当地文化旅游行政部门、消费者协会或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反馈,由当地相关监管部门介入调查,予以整顿、制止。
赵良善呼吁,旅行社作为经营主体,拥有自主经营权,可以选择交易对象和交易范围,拥有自身的定位以及目标群体,但若以职业等作为刚性前提,采取“一刀切”式的任性做法则不可取,因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旅行社应该一视同仁、无差别地对待消费者。为此,建议旅行社要在法律许可的轨道、范围、框架内运营,切莫以身试法,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