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 郝亚娟 张漫游 上海 北京报道
民营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今年以来,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持续加码。
继《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后,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支持民营经济的25条具体举措。
多位银行业人士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金融机构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中应大有作为,下一步应持续加大民营经济领域信贷资源投入,加强业务创新能力,适应民营经济灵活多变的商业模式。同时,要有效联通境内外,便利民营企业的跨境金融服务,为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国际结算、汇兑、套期保值等金融服务便利。
股、债、汇全方位支持
《通知》从信贷资源、债券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考核激励、配套措施、组织保障七个方面,提出了持续加大对民营经济的金融投入,从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方面着手,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表示:“之前政策主要指向民营经济待遇问题,是全方位的、宏观的支持。而《通知》是金融领域对民营经济放宽限制,为民营企业增信,是单一领域、具体的政策面支持,这次的25条具备可执行性。”
一直以来,金融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和《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显示,近七成500强民营企业认为融资环境有所改善。具体来看,在获得融资支持方面,454家实际填报的500强企业中,有336家认为融资难、融资贵状况有所改善,较上年增加42家,占填报企业比例的74.01%,占500强企业比例的67.20%。
《通知》明确:在融资方式方面,进行股、债、汇全方位的金融支持,包括持续加大信贷资源投入,深化债券市场体系建设,更好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在融资渠道方面,引导银行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公募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养老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积极支持民营企业,依托多层次资本市场,便利民营经济金融服务;在考核激励及配套政策方面,加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力度,强化财政奖补和保险保障,拓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金来源渠道,完善信用激励约束机制,健全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完善票据市场信用约束机制,强化应收账款确权,加大税收政策支持力度。此外,《通知》要求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宣传解读,丰富宣传形式,履行主体责任,制定实施细则。
盘和林总结道:“《通知》指出探索发展高收益债券市场,这说明管理层已经看到收益和风险是匹配的,如果只强调降低信贷利率成本,效果可能是让科技型初创企业更难融到资,高收益债券市场则将企业风险和企业债券利率对应起来。此外,《通知》提出强化应收账款确权,推动核心企业、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加强与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对接。应收账款确权的好处在于,企业能够用应收账款开展供应链金融,获得更多信用融资。”
提升民营企业发展信心
融资问题是大多数民营企业的心病,《通知》亦围绕融资问题给予了诸多建议。
谈及目前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题,IPG(环业投资集团)《威廉希尔体育APP下载》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分析称,民企融资的难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融资渠道单一,主要是依赖银行贷款,但银行更倾向于提供流动资金而非固定资产投资;二是信用等级相对较低,信息透明度不高,增加了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难度。“为解决这些问题,金融机构从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方面着手:直接融资方面,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发行债券、股票等方式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来源;间接融资方面,金融机构可以通过贷款、担保等方式为民营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此外,金融机构还可以通过优化贷款流程、提高审批效率等方式,提高对民营企业的服务效率。”
在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内蒙古银行研究发展部总经理杨海平看来,融资难点的解决有助于民营经济恢复发展信心。民营企业融资难点来自多个方面:一部分民企融资难点问题是民营经济发展难点的折射,例如民企发展的“隐形门”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部分民企融资难点问题与民企发展状况有关,民营企业中90%是中小企业,民营中小企业中存在一定比例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主体,大型民营集团又存在杠杆率偏高的问题;还有一部分民企融资难点问题与金融机构资产配置策略和产品适配性有关。
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也提到,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着不少挑战和困难,部分民营企业投资方向不明,投资意愿不强且动力不足,发展信心不足,各方面经营成本高企,现金流吃紧。因此,有必要大力支持民营企业,提振民营企业信心并稳定预期,在改善其经营困境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出市场活力,继而为国民经济的回暖提供动力支撑。
“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除了政府层面的支持之外,还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首先,传统金融机构要着力进行金融创新,可以考虑设立中小微企业专门金融服务部门,缩短中小微企业融资链条,为中小微企业打造‘量身定制’的融资产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其次,要不断完善中小微企业信用体系,通过增信解决问题;最后,要加快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建设,包括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设立国家和各地方政府中小微企业发展母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共同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等。”付一夫指出。
为进一步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杨海平建议金融机构从三方面推进创新。“其一,在创新型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之下,大力推进科创金融服务,借鉴合肥、深圳等城市的经验,以股权投资为核心,提升对民营科创企业的金融服务。其二,强化投行金融服务,加快存量资产盘活,通过兼并重组优化资产负债表,优化破产重整金融服务。其三,利用金融科技最新成果,积极探索推进产业数字金融服务,在产业链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框架内,破解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责任编辑:李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