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生物的增长传奇还在继续。
3月26日,巨子生物发布202《大富翁2安卓版》4年度业绩公告,公司实现收入55.39亿元,同比增长57.2%,增速创5年新高;归母净利润20.62亿元,同比增
而到了今年,截至4月3日,巨子生物市值已超739亿港元(约692亿元),是珀莱雅(328亿元)的两倍多。
作为目前市值最高的国货美妆公司,巨子生物能担得起国货美妆带头人的重任吗?
1
国货美妆第一股?
重组胶原蛋白赛道的含金量,仍在提升。
巨子生物于2022年底登陆港交所,这一年公司营收刚刚突破20亿元,与国内头部美妆公司规模差距甚远。好在彼时重组胶原蛋白正值风口。
公司收入基数相对较小、所属赛道发展正盛,能实现高增长并不奇怪。这一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了52.3%,远超上一年的30.41%。
到了2023年,巨子生物仍在增长,但增速却降了下来,公司实现营收35.24亿元,增幅49.05%,比上一年放缓了3个百分点。
仍处于成长期的重组胶原蛋白行业,为巨子生物、锦波生物的增长提供有利支撑。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中国重组胶原蛋白市场正以年复合增长率44.93%的速度扩容,到2030年市场规模预计达到2193.8亿元。
对于巨子生物而言,不仅旗下核心品牌可复美表现给力,线上渠道上也持续攻城略地。
2024年,可复美收入破45亿元,向50亿规模前进,同比增长更是达到62.9%。同期,公司线上收入同比增长约70%至39.54亿元,占比71.6%,均远超过整体营收增速。
随着营收增长,2024年上半年巨子生物净利润达到9.83亿元,超过同期珀莱雅的7.02亿元。
与此同时,即使是在港股,市场也给予巨子生物更高估值。截至4月2日,巨子生物市盈率(TTM)33倍,而珀莱雅则是22倍。
净利润比珀莱雅高,估值倍数也比珀莱雅高,综合因素作用下,巨子生物市值超700亿港元,已是珀莱雅的2倍多。
2
长期发展无忧?
看起来顺风顺水的巨子生物,并非没有忧患。
巨子生物一直存在依赖单一品牌、研发投入偏低、销售费用快速增长、净利率下滑的问题。在公司发展过程中,上述问题还在不断显现。
只是,高速增长很大程度抵消了上述问题带来的影响。当增速放缓,问题就会显现出来。
2024年,可复美贡献收入占比高达82%,而2019年这一数据还是30.21%。另一主要品牌可丽金收入占比则从2019年的50.1%下降至2024年的15.2%。
在可复美依托线上渠道狂奔的过程中,公司销售费用也在大幅增长,2024年达到20.08亿元,同比增长72.36%,远超营收增幅。
靠增加销售投入来拉动收入增长,是巨子生物背后的增长逻辑。值得注意的是,公司销售费用增长速度一直明显高于收入增长速度。
2022年-2024年,公司营收增速52.3%、35.24%、57.2%,销售费用增速则为104%、65%、72%。
反观珀莱雅,2022年、2023年销售费用增速为39.86%、42.57%,仅略高于收入增速37.82%、39.45%。这也意味着珀莱雅的投放效率高于巨子生物。
对比同是重组胶原蛋白赛道的锦波生物,2022、2023其营收增速为67.15%、99.96%,销售费用增速为87.5%、57.14%。2023年销售费用增速只有营收增速的一半左右。
无论是与珀莱雅还是锦波生物相比,巨子生物的增长,都更为依赖销售费用投放,品牌影响力依然在构建过程中。
但好在巨子生销售费用占比基数低,即使在如此高速的增长下,2024年销售费用占比也仅36.25%,低于众多头部美妆公司。
但销售费用的增长,这也带动公司净利率的下跌,2022年-2024年,巨子生物净利率分别为42.36%、41.09%、37.22%,连年下滑。
同样对比珀莱雅,2021年-2023年,珀莱雅净利率为13.82%、14.47%、14.68%,呈逐年增长态势。
更为关键的是,作为重组胶原蛋白领域的领头羊,巨子生物却呈现出明显的重营销、轻研发发展态势。
从核心品牌可复美的发展来看,其以“医研共创”的模式深耕功效护肤赛道,借助巨子生物重组胶原蛋白技术以及专研成分,打造了可复美重组胶原蛋白敷料、胶原棒等明星大单品。
在今年的38大促中,可复美位列天猫美妆榜单第8名,较2024年提升了5个名次。
但可复美的产品结构相对单一,增长更多是依靠爆品的单打独斗,虽然品牌还有针对油痘皮肤、缺水皮肤、热损皮肤的产品系列,但并没有像珀莱雅那样每一个系列均有出圈爆品。
根据炼丹炉及蝉妈妈相关数据,可复美胶原棒2024年GMV近24亿元,也因此有观点认为,胶原棒继续提升的空间有限,巨子生物还需要持续打造新的大单品来维持增长。
据了解,可复美目前已经推出帧域蜜修系列,针对轻医美声光电项目后皮肤出现的热损伤等问题,提供全流程的护肤品协同解决方案。
不过,该系列尚处于冷启动阶段,以线下医美渠道为主,未来零售和线上渠道延伸会如何进展,还需时间的验证。
3
“美妆+医美”
双强有多难?
巨子生物后续布局主要集中在三类医疗器械产品上。
目前,巨子生物所有的皮肤护理产品都是化妆品、一类和二类医疗器械,并无注射类医美产品。而重组胶原蛋白注射剂是市场稀缺产品,目前仅锦波生物一家获批。
公开资料显示,巨子生物有四款正在研发中的重组胶原蛋白三类医疗器械,属于医美注射类针剂。只是,此类产品审批难度大,未来上市时间存在不确定性。
根据巨子生物招股书,四款在研产品中前两款预计在2024年第一季度获批取证。
不过,2023年财报发布时,产品并未如期获批,取证预期时间被推迟到了2024年二季度。
到了2024年8月,巨子生物在中期业绩沟通会上透露,获批时间延迟到了2025年第一季度。
此后,2024年12月,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CMDE)发布的公告,巨子生物“注射用重组胶原蛋白填充剂”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医疗器械,符合优先审批情形,拟定予以优先审批。
但转眼今年一季度已过,3月底的业绩交流会上,巨子生物一改之前屡屡推迟获批时间的做法,对此绝口不提了。这也给巨子生物构建第二增长曲线蒙上了一层阴影。
此外,三类医疗器械的营销方式、销售渠道与美妆产品差异巨大,也将考验公司对“美妆+医美”并线运营的能力。
据‘界面新闻・子弹财经’观察,目前为止,市场上并没有典型的“美妆+医美(三类医疗器械)”双强公司。锦波生物注射类医美板块强,但美妆线示弱;巨子生物功效护肤品业务强势,但无医美注射产品获批;华熙生物此前“美妆+医美”均发展向好,近两年却持续进入深度调整期。
目前市场上对巨子生物的一个忧虑是,担心重组胶原蛋白高速增长期结束后,巨子生物会重蹈玻尿酸概念公司下跌及深度调整的覆辙。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玻尿酸在医美、美妆行业的应用,此前在国外早已开展,中国公司在此基础上提升了应用效率、降低了成本,但并不是开拓型的创新。
但重组胶原蛋白是中国公司真正意义上的研发创新,在全球市场处于领先地位,行业正处于成长期,并非玻尿酸可比。
无论如何,“美妆+医美”的联合发展已成为大型美妆企业寻找增量的主要方向之一,谁能把这条路走通,必将获得长期发展优势。
除打造医美针剂第二增长曲线外,巨子生物还开启了出海战略,早期将以可复美品牌作为出海主力,目前已在中国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市场,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开展产品销售和品牌传播等。
时至今日,无论是医疗器械角逐,还是海外市场拓展等,市场格局均未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妆企业的竞争正加速从传统的快消、情绪美学,走向技术门槛更高的医疗、生命科学领域,从国内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这里有更多的不确定性,也必将是孕育新王者的最佳土壤。
*文中题图来自:巨子生物官网。
责任编辑:张恒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