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提到,这段时间企业出海非常热。“有人说不出海就要死,但我看来,企业实际上早就出海了。中国从改革开放以后,到了90年代大量产品开始出海。”他指出,出海大概有这么四种方式:
第一类是产品。主要是以贸易和产品为代表,中国的制造业占全球35%的生产能力,中国的产品遍布全球。
第二类是工程出海。中国号称全球的基建狂魔,无论是做传统《天博体育综合网页版》的道桥基建设施,还是现代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国的工程力量都是全球最厉害的。
第三类是制造业出海。大概分了几类,第一类是以矿产品为代表的制造业出海。第二类是涉及到制造业的资源优化,尤其是成本优化而走出去的出海。第三类企业是以当地的市场和当地的原材料为代表的,在当地生产有竞争力的产品。
第四类是服务出海,包括像电讯、电子器件、金融服务。
李叶青指出,中国未来的消费量,例如水泥、钢铁,还有一些基础的化工和重化工材料,未来的消费量都会逐渐走向温和的下降通道里。在这种现状下,企业还要继续发展,还要增长,那从哪个地方能获得机会呢?
为此,华新就建立了整体的战略目标,华新将从一家纯粹的国内的企业,逐步地现在已经建成为一家跨国企业,目前在全球跨国企业当中排名第五。未来的目标是要建立世界一流的跨国企业。这种企业的目标就是要在全球的各个发展中国家去建设工厂,去投资,去兴业,到那些国家的发展,能够让企业的增长来换取公司的投入。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华新建立了公司的组织结构,成立了委员会,定期讨论海外战略,从内部开始组织和调配资源。“我们考虑这个问题的方法是‘三位一体’。就是从国家的战略,和我们所投资国家的地区战略,还有我们公司的战略,三个战略要契合。”
在运营中怎么考虑到“三位一体”?李叶青表示,这包括中国的供应链和海外业务的能力,和公司在当地跨文化的管理。要充分发挥华新在国内的供应链,第二是风险防控,第三是跨文化管理。
同时,“三位一体”还是本地化的融合。一是本地化员工的培养。并且中国员工要改变所有的思维,包括经营思维、行为习惯、处事风格。
此外,他特别强调,要坚持“三位一体”的跨国形象。“中国出去投资要严格遵纪守法,保证合规经营,而且执行当中要达到最高标准的安全和环保,履行当地的社会责任和扶危济困,让中国的形象不仅仅是一个盈利的形象,更是展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力量的形象。”
李叶青表示,通过这一系列的发展,华新在过去十年间,海外业务已经辐射到18个国家,海外水泥产能达到2500万吨,海外水泥资产超过200亿,营业收入超过80亿,利润是2亿美元,海外员工有5300多人,在全世界这个行业中引起了非常大的反映,中国一个新的跨国公司横空出世。
最后,李叶青指出,华新“一带一路”的三句话就是:为国争光,为当地造福,为企业挣钱。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李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