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子木聊房
一个在美国定居多年的朋友,最近回国不走了,决定以后在上海工作生活。
这位朋友在学术界颇有名望,研究DNA分子生物学的,当初在海外读博,扎根美国,经常在朋友圈分享美国有多么好,欢迎国内朋友去美国定居。
而这次回来,按他的话《空间棋牌最新手机版》来讲,就是挺打脸的。
为啥回来呢?恐慌。
特朗普上台后,聘请马斯克做效率部部长,主导全面紧缩财政,大幅削减科研经费,并暂停多项联邦资助的项目。
这导致美国科研圈陷入混乱,不确定性与颠覆性已渗透美国科研体系的每个角落。
在美国的一项采访中,75%的受访科学家表示,正考虑离开美国。而在移民限制和种族歧视之下,华人科学家,更是危机重重。
朋友说,不止面临收入缩减的风险,美国居高不下的通胀,更是严重波及了生活幸福感。家具坏了自己修,孩子上学能省则省,吃鸡蛋也得克制节约。很难想象这是中产过的生活。
自己了解到国内这些年科研水平提高很快。不少课题组仪器设备已经超过了欧美水平,Science和Nature(含子刊)像下饺子一样发,于是更坚定了回国的愿望。
我搜了一下新闻,最近,一大批顶尖科学家都在相继归国,其中不乏像苹果首席工程师孔龙这样的大咖。
还有核聚变专家刘畅和微生物学胡懿娟等顶尖学者,其中青年科学家,尤其90后,更是扎堆回国…
无论是主动响应号召,回国参与建设,还是在国外过得不好,权衡利弊选择回来,其实都无妨。
因为科技战,本就是人才战。
只要华人科学家,回来10%,那我们这波就赚翻了。这场科技迁徙,决定了全球创新版图是否会被重塑。这时候最应该感谢的就是川建国同志,真的辛苦了。
而且丝毫不要小看华人科学家的能量。
在国外,华人是被称为最聪明最能干的一群人,欧美国家很多课题组招不起学生,以及脏活累活,全靠拿CSC奖学金的中国人干。
因为国别、历史和种族,中国人在国外备受打压,只能拼尽好几倍的努力,站稳脚跟,而正是这种,忍辱负重,塑造了他们跨种族向上的韧性。
据美国某机构分析报告显示,在美国公司和研究机构的顶尖AI人才队伍中,近40%是毕业于中国的大学。2024 年,在美国顶尖机构中,中国籍研究人员的占比已从 2019 年的 27% 显著提升至38%。
马斯克,一个对员工极其苛刻的老板,只对中国员工独爱有加,旗下成立的 xAI公司,首发亮相的12 位初始成员中,有三分之一是土生土长的华人科学家。
所以千万不要被什么欧美白人、犹太人具备智力优势所洗脑,中国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研究出了八卦,而《易经》《论语》《道德经》《传习录》《孙子兵法》《毛选》等旷世大作,都是西方研究不明白的人类顶级智慧。
科技方面,虽然中间被耽误了很长时间,但四大发明引导了人类文明进程,而现在,工业皇冠上的钻石也被中国人陆续摘下,充分证明了,中国人真正觉醒后,所具备强大的综合人种优势,是西方人所无法比肩的。
2025年是西方祛魅的时代,也是中国科技和文化的觉醒大年。不止表现在上游华人科学家集体归国,更表现在下游海外留学的‘退潮’。
数据显示,近5年,985高校留学人数下降超20%,国内读研就业正快速成为主流。
换句话说,中国家庭送孩子出国留学的意愿,在快速降低。而根本原因,也是因为海外留学生的性价比在坍塌。
其实对于一般家庭来说,所谓留学,其实就是花钱买个证,赠个硕士学位,或者换个润的机会。
比如在北京前些年,财富稍高的家庭,都规划着让孩子出国留学,读个一年硕,拿着项目自带3年实习签证,直接留下来找个程序员工作,妥妥的人生赢家,工资比国内高好几个层次。
但是现在呢?随着移民政策收紧,全球经济下滑,国外通胀高企,这份优势已经逐渐衰微。
就算是在美国留下来,生活舒适度也和国内差距很大。硅谷一年15万刀,和国内北上广深年薪50万的生活舒适度,真的不好说。
过去,中国企业独爱海外留学生,崇洋媚外的思想钢印存于企业文化,而现在,江河日下,甚至很多大厂都在拒绝这部分人群。为啥呢?
因为都反应过来了,一年硕在国外掌握的知识和项目经验,以及实习经历,都远远落后于国内读了三年硕士的群体。
海外大部分都是水硕,即使读了一些QS排名比较高的硕士学生,往往还自我感觉良好,眼高手低,如果是HR,该怎么选,自然心里有数。
仅用139人便研发出媲美OpenAI的模型的国产之光DeepSeek,创始人梁文峰,在采访的时候就明确表示,“不要模型,没有海外回来的人,都是本土的”。
其实还有一则采访也提到了,他更喜欢更接地气,更务实、更有效率,纯粹的中国年轻人。
海外留学的性价比,不断走低的趋势已定,再加上欧美对中国留学生的政策打压,留学中介和花钱排名的学校,总有一天会破灭,而留学也会彻底撕下镀金标签,回归原本的含义。
这就是趋势所为。
最后想说的是,文中所有数据都真实可查,我只分享趋势和现象,不关乎政治正确与否。
不知道为啥,我写文章,只要说中国或者国人哪里好一些,就会有一群人在下面,拼命抨击。
你说的不对,西方就是好,我们这边就是不好。
我也不知道这部分人是生活受到了怎样的打击,还是生活过得多么糟糕,对生你养你的这片大地,有如此大的怨言。
教员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我在外国的朋友不少,也去过不少国家,做过很多年的海外研究。只想告诉这些人,一个在中国都过得不好的人,在国外更没戏。
而且真正出过国且在国外定居过一段时间的人,一定不会说国外有多好,无论是安全、物价、社会认同、文化接受度,国内都会好很多。
我真的希望这些人,腰杆子硬一些。川普都把外宣机构砍了,哪有钱发给你们。
同时,我也不会故意抨击留学这个行业。
如果你还说,国外就是好,留学就是好,那大可以去,没有人阻拦你的。当然有应激反应的,大概率是这个行业的既得利益者,也不属于本文的读者受众。
我只希望,有子女留学规划的家庭,多思考一下。
如果想在涉外产业深耕,赋能全球化经验,为了工作,无可厚非。还有拿全奖出国读博,有成果文章,以及去一些国内外学术差异较大的专业深造,也挺好。
哪怕钱多,就是想让孩子出去看看更广阔的世界,出去也没问题。
但如果家庭财力有限,还要硬上杠杆,把孩子送出去,就别被中介洗脑和带跑偏了,留学性价比在加速降低,钱花出去了,很容易打水漂。
多想想为啥,在海外拿到结果的精英家庭都陆续回国了,你还在拼命送孩子出去干什么。
这些话看懂了,多年以后你会感谢我,如果看不懂,也所谓,因为有些道理本身就超出了一些人的理解…
切记顺势而为,才能事半功倍。
责任编辑:何俊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