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张敏 深圳报道
4月17日晚间,融创中国控股有限公司(01918.HK)发布公告,针对总规模约95.5亿美元的境外债务重组,已取得重大进展。持有债务本金约13亿美元的初始同意债权人已签订重组支持协议,持有债务本金超10亿美元的债权人正在进行签署程序,支持债权人合计持有债务本金占现有债务本金总额约26%。
公告称,融创现向其他债务持有人寻求更广泛的支持。
据了解,本次融创境外债务重组将上市公司发行或担保的债务全面纳入重组方案,覆盖了公开市场债券、私募贷款等不同类型,以求彻底化解上市公司层面的债务风险。
具体来看,融创向债权人分派两种新强制可转债(新MCB),一类将获分配转股价6.80港元/股的新MCB,可在重组生效日起转股;另一类将获分配转股价3.85港元/股的新MCB,可在重组后18-30个月内转股,该类总量不超过债权总额的25%。
同时,融创还推出“股权结构稳定计划”,向主要股东提供部分附带条件的受限股票,主要股东在6年内仅获得该等受限股票的投票权等极其受限的权利,除非达到特定限制条件,否则不能处置、抵押、转让受限股票。通过该计划,主要股东股权比例维持在一定水平,避免过分稀释。
过去几年,严控成本是地产行业的关键词之一,大比例的裁员、降薪也成为普遍现象。融创在公告中坦言,虽然集团保持了团队的整体稳定,但特殊阶段的长期工作压力叠加员工薪酬问题,也出现了业务骨干频频流失的现象。
鉴于公司保交付、化债、资产盘活等工作和长期《爱彩彩票集团》的经营恢复,需要一支稳定且有能力的团队,融创境外债重组方案推出“团队稳定计划”,拟通过新发行股份方式,向在核心经营事项中做出贡献的骨干员工逐年授予股份,以作为未来整体薪酬的补充,让团队保持长期稳定性。
据悉,此次融创的境外债重组参与转股的债务规模近百亿美元,加上年初融创境内债重组成功,预计整体可压降近七百亿元的债务规模,每年利息支出可节约数十亿元。
融创是债务重组推进较快的大型房企,2023年1月就完成了160亿元境内债的展期。当年11月,融创通过“债转股+发新票”的方式,完成百亿美元境外债务重组。但此后,由于业绩恢复不及预期,加之遭遇债权人的清盘呈请,融创不得不进行二次债务重组。其中,境内债的二次重组已于今年1月完成。
今年3月,融创宣布,将对境外债进行二次重组,“寻求更加全面的境外债务综合解决方案”。
融创此前发布的公告显示,2024年公司实现销售额471.4亿元,营业收入740.2亿元,同比下降52%。由于剔除了境外债重组收益,去年融创的归母净亏损257亿元,较2023年有所扩大。
今年第一季度,融创实现销售额101亿元。